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我市加速推进“一创两建”工作小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4-12 08:54:21

奔跑吧,双鸭山!

  东北网双鸭山4月12日讯(记者 杨军 王司东)“一创两建”,双鸭山,只有“集结号”,没有“休止符”; “一创两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新常态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一创两建”工作,特别是市委书记孙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把“一创两建”摆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认真安排部署,协调统筹推进,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对“一创两建”工作也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为此,我市深刻领会、活学活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安排部署,继续持之以恒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三年行动规划》的实施,使“一创两建”工作登上新台阶。

  上篇

  “三个明确”,释放“潜能量”

  A、明确创建方向——创新主题实践

  全市开展“一创两建”活动以来,各县区、各部门以“净化城乡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不断提高创建的创新力,实施了“功能塑形”项目、“文化塑品”项目、“道德塑魂”项目,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全市开展了“十项秩序集中规范行动”,把“一创两建”作为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确定了“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整治和管理标准。

  重点围绕冬清、冬植、春风、春绿、夏洁、秋风“六项行动”,开展了净化城乡环境工作;重点围绕净气、兴水、增绿、治污“四项工程”,开展了整治环境秩序工作;重点围绕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素质提升“三项建设”,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教育网络、主题实践、测评达标“三项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创建工作。

  把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使创建工作既体现民意,又顺乎民愿。在全省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会议上我市作了以《实施“五化联动”加快“一创两建”》为题的经验介绍。中国文明网首页刊登了《双鸭山市实施三个项目推进提高创建“文明城乡”的创新力》的经验做法。

  B、明确价值引领——做实文化惠民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营造好氛围。由环卫工人、一线教师、社区主任、创业能手、青年志愿者组成百姓宣讲团,开展“中国梦——身边事”宣讲80多场次。举办了“百姓明星”微电影拍展、“好新闻”大赛、“德耀双鸭山精神文明建设颁奖仪式”等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了“新春走基层”、“矿区行”、“垦区行”等民生采访和“好公仆”、“好少年”、“好儿媳”等系列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和先进人物。

  开通了“掌上双鸭山”宣传平台,建立了文艺采风创作联系点26个,组织“结对子、种文化”帮扶单位23对。创建文明城乡专栏,连续跟进报道656期。打造了四条公益广告示范街。创办了“双鸭山文化大集”,启动了龙江东部地区工艺美术基地建设。

  市文明办把核心价值观编成《心字歌》、《道德市民三字经》,在全体市民和中小学生中广为传唱。登记注册志愿者8.7万人,打造了“温暖空巢爱心接力”、“为文明城市添彩助力”志愿服务品牌。打造了“北大荒之都·群众文化之城”的品牌,在全省创建文明城乡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C、明确机制保障——统筹城乡发展

  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一创两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黑龙江省创建文明城乡标准》,我市制定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分工》,细化、亮化、分解了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环境建设和主题实践活动的指标。

  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拆除办公楼院围栏,开放公共场地,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健康、休闲、文化场所。认真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实行“定点倾倒、收集分类、集中转运、统一处理”的卫生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城乡垃圾乱倒乱堆问题。

  加大重点关节改造力度,对城乡主次干道、集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巷道、城市出入口、城郊结合部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专项整治,有效解决城镇路面及道板破损、垃圾不清、污水乱排、尘土裸露、摊点私设、广告乱贴和农村房屋漏雨、尘土飞扬、院落不整等脏、乱、破、差问题。加大城区交通巡查管理力度,维护了文明有序、安全顺畅的交通秩序。

  下篇

  “三个突破”,增添“内动力”

  A、在理念上突破——进一步凝聚创建合力

  建设美丽城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载体,对于推动城市全面提档升级、壮大经济实力和加快城市转型,具有事关全局、利在长远的重大意义。

  建树城乡统筹的理念,把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发展置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局中,体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城乡在相互融合中共同提升文明程度。

  建树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民创建、创建为民。按照“人民城市人民爱、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积极引导全民参与、促进共建共管共享。

  建树一以贯之的理念,体现常态推进、精细管理。 “一创两建”,重在常态,贵在坚持。把常态化管理外化于行,对管理各环节实施信息化掌控、网格化管理、精量化定责、精准化操作,推动城乡管理向“做精、做细、做优”转型。

  B、在主题上突破——进一步提升创建水平

  我市把“一创两建”的主题锁定在了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规划”和“四大产业区”的高度上,使创建工作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量,实现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目标的有力抓手。

  突出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提升全民素质。“一创两建”要用核心价值观来统领。通过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人们遵守基本价值准则;通过广泛开展“德耀双鸭山”、“举手投足、文明印记”、“助力文明城乡、暖心志愿服务”、“传立家训家风·凝聚道德力量”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市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通过广泛开展明德守礼“六个一”、传唱《心字歌》活动,使孩子们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通过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宣传学习活动,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社会风尚。

  突出现代化治理的要求,提升整体形象。维护作业要注重机械化,管理手段要注重信息化,生活方式要注重“两型化”,治理体系要体现法治化。尤其是综合治理方面,环境卫生要“治脏”,交通秩序要“治堵”,公共安全要“治乱”,窗口服务要“治差”,民生保障要“治难”。

  突出接地气创建的氛围,提升细胞工程。以“行业文明优化行动”为总抓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激活创建“细胞”,夯实文明根基,增强市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C、在实践上突破——进一步突显创建实效

  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注重突出重点、创新实践,确保创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创建、负总责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完善四级包保责任制,实施网格化推进,将网格内的市场、学校、医院、商超、景区、广场及楼道、小区、庭院等全部纳入网络管理中,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空白,形成“网上有格,格中有点,点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上有责”的管理平台。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稳步推进。进一步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把“一创两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特别是要把创建政务、法治、市场、人文、未成年人成长社会文化、生活、社会、生态等八大环境建设目标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坚持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相协调,坚持重点工作与长效建设相促进,坚持突击整治与常态管理相结合。建立完善创城常态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以评促创确保文明创建的实效性。

  加强督导问责,确保创建实效。通过督导检查和监督考核,推进任务落实。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和部门不作为行为予以曝光。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