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7日讯(李学军记者杨军 王双王司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连问农业生产,表达出了对“三农”的关心支持。眼下,正值备春耕大忙时节,如何种好地、多打粮?记者来到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采访,在耳闻合作社给农民种粮带来方便和赚头的同时,也目睹了合作社带领农民奔市场、调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力量。
——编前话
东北网双鸭山4月7日讯(李学军 记者 杨军 王双 王司东)现今,许多农民种玉米不挣钱甚至赔钱了,但在集贤县永胜农机合作社入社的玉米种植户,去年每公顷仍稳赚万元以上。
同样的土地、同样的条件、同样的生产、同样的市场,为什么种粮有赚有赔?带着疑问,3月14日走基层记者专程来到这里探寻答案。
“我们头一天开的社员大会,算清了去年大账,每亩地分红30元,再加上提前预付的租地费666元,入社的97家玉米种植户每亩地纯收入达到700元左右。虽然照前年收入少了许多,但在价格连年下跌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很满足。”
刚一见面,性格爽朗、思维敏捷、善言善语的合作社当家人刘明坤,就和记者滔滔不绝地唠起了“种粮经”。
“当前,种粮形势还是不明朗,土地租金普遍下降,合作社对先期入社的60户农民,土地最低保证金仍不变,新入社的也高于市场价。这不,尝到甜头的农民报名入社的积极性很高,估摸今年新入社能有70户,总数达到160多户,新增土地流转2000亩,总数达到5000亩。户数超过村里三分之一,土地亩数接近了一半。照这个速度看,只要农民愿意,三年内就可把村里的1万多亩地全部流转过来。”
针对记者的问题,刘明坤说出了实在嗑。“农机合作社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与生产效率结合的最优化,同时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也很强,所以说入了合作社,农民种粮风险小、损失少。”
因为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再加上在资金、生产资料、技术和农机等方面的优势,合作社经营的玉米成本少、产量高,可比散户农民每公顷多增收二三千元。刘明坤告诉记者,合作社去年种植的玉米平均垧单产10吨左右,而散户大部分在8吨左右,产量差一两吨、管理费省一两千、每斤价格再少两三分,其中的对比账掐着指头一算就出来了。
“因为粮价下跌,去年种玉米的小户,自家地的基本是微利,如果承租土地种植的能算回个平衡账,不赔就是赚着了,白忙活一年就是捡着了。”村党支部书记李术娟如是说。今年她带头又入社土地45亩,总数达到75亩。
种了31亩地的张洪义,前些年自家地一直外包给别人种植。玉米收益不好,土地租金也往下减,看到同村入社的农户不仅保证金高,而且年底还有分红,省心又省力,他也张罗着要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外出打工,一举两得。
农民钟伟坤告诉记者,因土地连片限制,以前入社就10多亩。去年自己承包120亩土地,投入10多万元,看综合收入基本没有算头。这不他找到刘明坤要增加入社土地面积。
粮价高,农民头脑就发热;粮价低,就发蒙,不知道地该咋种。面对这种情况,市县镇各级领导多次主动深入合作社调研指导,帮助谋划好“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等问题,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不要小富即安,要居安思危;不要守着传统观念,要跟着市场思维;把地种好,种出产量、还要种出效益;把粮食卖出去,卖出质量、还要卖出价格。”这是先后来到合作社调研的市委书记孙喆和县委书记于世军对他讲得最多的话。刘明坤的理解是,要走出增产不增收、种地不赚钱的困境,就要发挥合作社优势作用和核心力量,就要帮助农民算清种粮的明白收入账,就要带领农民因地制宜搞好结构调整。
过去靠规模经营制胜,如今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为卖而种,为用而种。今年合作社通过加快土地流转计划新增土地5000亩,使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紧跟玉米国储政策变化,适度进行调整种植结构,玉米从25000亩减至20000亩,因地制宜增加大豆5000亩、生态水稻2000亩、玉米青储1500亩、杂粮500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
经过社员大会决定,合作社2016年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投入300万元自行新购进7台套大型农机具,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利用大马力、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把生产和加工结合起来,解决作物丰收,不好卖、卖不上价格的问题。在单纯种植的基础上,刘明坤把眼光放远,带领合作社在延长种养加销产业链,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上大做文章。
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进行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综合建设,实现自己种植养殖、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其中,采取种养结合,进行强强联合,与新建联明农机合作社共同发展无公害肉牛、生猪的饲养项目,建起2000立方米冷库和畜牧屠宰分割车间,2016年5月即可投产。
按照先店后厂的模式,建立4S店式的直销店,利用电子显示屏实时监控种加销每一个环节,让顾客买的放心、吃得放心、用的放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 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厂房现已建成,880平方米产品展示中心钢骨架已经矗立起来,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今年5月可完工投入使用。届时,合作社加工生产的绿色大豆油、稻米和无公害牛肉、猪肉等产品,可以直接进合作社产品销售直营店,通过电商等渠道进行直销。
调整结构,刘明坤未来还有更大抱负和更远设想,打通加工、仓储、销售一条龙,完善互联网+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促进先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高效配置。
养牛达到规模后,免费为社员提供种牛,配送青储粗饲料和自己加工的精饲料,扶持农民走出单一的种植模式;牛粪作为绿色肥料进行还田处理,即培肥地力助力作物高产,又实现资源高效和保护环境;粮食加工和肉牛屠宰企业,还可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新渠道。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典型经验十分重要。对于农民来说,身边的人和事,最可信也最有说服力,活生生的例子,胜过说上千遍万遍。”
集贤县委书记于世军说,“我们就是要把像刘明坤和永胜农机合作社这样农民身边的典型宣传推广出去,让他们起到榜样和引导作用,带领农民转变脑筋,用新思想和新观念种好地、多打粮、多赚钱,最终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据悉,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集贤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将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促进土地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今年全县775个种植大户将带动土地流转面积31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0万元。
新闻背景: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到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00家,其中规范社200个。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发展迅猛,全市投资千万元的有44个,其中集贤县11个。
被命名为省级规范社的永胜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位于集贤县升昌镇永胜村。合作社规模为5万亩耕地,核心区在永胜村,辐射4个村。建设类型为农民主办,股东成员5人。合作社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农机装备投资2500万元,购置农机装备84台套(大型拖拉机18台,收获机械26台、整地机械13台,播种机7台、其他机械20台)。合作社自筹270万元建设了场库棚(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机车库2000平方米,农具棚600平方米)。
为最大限度让农民满意,让合作社走向富裕,今后永胜农机合作社将发挥龙头作用,围绕现代生态农业的主线,运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通过自我完善自我壮大,加快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转移安置工作,努力打造种植、养殖、加工、营销一条龙产业链,逐步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带领入社农民致富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