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4月1日讯(记者 杨启坤)走进饶河县的每个村庄,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了各村屯的背街巷道,一座座崭新的砖瓦房、一排排整齐的路灯,让花园式乡村不再是梦想,每位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向来到这的人述说着祖国北方边陲县城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扶贫开发所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
据了解,整村推进实施前,贫困村道路两旁是用木杖子夹的,七扭八歪;水沟内遍布着生活垃圾,臭气熏天;村内道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农田路千沟万壑,严重影响农民春耕秋收;闲暇之余的农民没有可以娱乐的场所,导致赌博成风……现如今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内环境优美了,优势产业发展了,贫困群众致富的路子更宽了。
以精准扶贫为抓手 创新扶贫新思路
截至到2015年末,饶河县现有贫困人口17247人,主要分布在31个重点贫困村及部分非重点贫困村,大部分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生态条件较差,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为确保在2018年末达到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的要求,饶河县将扶贫开发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金融扶贫等扶贫开发项目,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扶贫开发由粗放向精细、扶贫力量由分散扶持向集中,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支撑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新局面。全县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5008人减少到现在的17247人,实现脱贫17761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初的1850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5318元,人均纯收入增加3468元。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致富信心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整村推进为基础 打造人居新环境
十二五期间,饶河县积极争取和落实专项扶贫资金2亿多元,完成了34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修建水泥路20.6公里,农田路130公里,基本农田71万亩,农道桥8座、排水渠14.4公里,路边沟23公里,安装路灯175盏,栅栏26公里,饮水工程的实施更是解决了1.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水泥晒场、休闲广场和村民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15年2月,在中央彩票公益金整村推进项目考评中,饶河县不但顺利地通过了国办检查组的绩效考评,同时还代表黑龙江省在全国19个省(区)实施整村推进彩票项目建设的终期绩效考评中,综合得分88.97分,喜获全国综合评比第一名。
以产业扶贫为支柱拓宽增收新渠道
发展是最大的扶贫,减贫脱贫,关键是要有产业。饶河县按照省委大力实施“五大规划”、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和市委全力打造“四大产业区”的部署,结合实际县情,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全力打造了农副产品、山特产品、商贸、旅游产业板块,全面建设绿色标准化地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形成地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实现了产品由产地到终端的无缝对接、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统筹推进,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机会,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饶河县扶贫产业化项目建设总投资达到5025万元。先后建成了水稻育秧基地、名特优鱼繁育养殖基地、对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和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基地等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并招引企业和基地对接,中顺米业、大顶子山玉米油等粮食深加工项目已竣工投产,辐射带动5000余人脱贫。
以社会帮扶为渠道 注入脱贫新动能
自省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启动以来,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公路局、联通公司、通信管理局、红十字协会以及市直单位对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都给予了大力的扶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千万元。此外,省、市相关领导还多次深入该县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和督促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选派了优秀的年轻干部担任挂职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省委和市委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的要求,选派各单位中的骨干力量为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名誉村主任”,实现了79个行政村全覆盖,彻底解决了基层党建弱的难题,加固了扶贫工作的基层攻坚堡垒,实现了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饶河县正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聚焦、综合施策,努力通过创新机制,举全县之力、集多方之智坚决打好扶贫开发这场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