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民政·民生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3-30 09:59:48

2015重点工作回顾

  社会救助工作

  2015年,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实现了帮困、助困、救困的工作目标,全年共争取城乡低保资金18420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5012.9万元,城市低保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44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低保救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3500元。目前,全市有纳入城市低保对象32624户66062人,有纳入农村低保对象21822户37232人。

  2015年,市民政局积极开展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工作项目的落实,出台了《双鸭山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完善了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提高了救助成效,资助大病城乡低保对象6209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641.2万元,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比例由65%提高到70%。

  2015年,市民政局落实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要求,积极开展专项救助工作,全年专项救助支出1693.55万元,救助突发性困难群众8544人次。发放助学金76.58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89名。筹集资金1405.8万元,为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城乡其他低收入对象发放了一次性补助。筹集资金2450.88万元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了取暖补助。

  全面加强了低保申请人员信息比对审核,审核出3036名不符合低保待遇的申请人,严格了低保待遇入口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突发性灾害救助工作,有效应对洪涝、冰雹、雪灾等自然灾害,全年争取救灾资金281万元,全部发放到户,救助灾民1.94万人。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围绕全市幸福社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双鸭山市创建城市幸福社区(2015-2017年)实施方案》,全市129个社区按照30%的比例创建了39个幸福社区,每个县区确定了2个幸福社区创建典型,深入开展分类指导,强化宣传,营造了全社会支持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继续实施城乡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要求。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示范社区4个,全市有7个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被评为2014年度城乡“双百”示范工程示范社区。四方台区振兴中路办事处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街道,友谊县富强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按照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工作任务的要求,深入推进解决难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5个因情况复杂没有按期完成换届选举的村,目前已有12个村完成了选举工作,剩余3个村也将于近期完成换届选举。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换届选举收尾工作,维护了我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建设,目前我市已有10所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定了合作协议,其中5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养老机构。

  扎实推进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办的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了双鸭山市宝山区七星老年公寓项目,利用龙煤集团公司双鸭山分公司七星矿原矿机关办公楼改建成一所养老公寓,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目前已投资近500万元,完成了场地平整,施工用水、用电、道路铺设等,工程预计明年10月完工。

  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安全整改工作,重点对尖山区北秀公园附近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28所养老机构进行了关停整改,疏散老人380名,并将原市职业高中改建为双鸭山市第三老年社会福利院,主要疏散安置关停的无证经营的养老机构中低收入老年人,目前已接收安置老年人84人。

  积极配合推进了市精神病人防治医院的建设工作,目前,项目主体即将建成完工。同时,为推进我市“三无”精神病人入院救治服务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还拟建一所接纳我市“三无”、“五保”对象中精神病人为主的精神病人康复看护中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项目选址。

  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大力推进军地共建、和谐发展的互助模式,并按照《双鸭山市双拥模范城(县、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任务分解表》,圆满完成了对市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双各部队和各县、区的双拥模范城创建考核工作任务。

  2015年,市民政局为市本级512名优抚对象拨付资金627万元,提高了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有效保障了其生活、医疗、冬煤、住房、两节慰问等待遇,并为优抚对象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问题36件,并投入10万元建设资金,确保了优抚一站式结算系统投入使用,使全市优抚医疗保障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优抚对象住院报销比例达到了87%以上。

  圆满完成了换发烈士革命证、残疾警察证和人社部门移交的30名人员评残工作任务,维护了优抚对象群体稳定。

  专项社会事务服务

  筹集资金111.8万元,培训工作人员320人次,为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奠定了基础,并采集地名属性信息18000条,完善了地名信息库。

  新登记社会团体1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4个,登记合格率和年检率分别达到100%和95%。

  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10885对,离婚登记6163对,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

  殡葬改革和殡葬环境整治稳步推进,死亡人口火化率已连续30年巩固在100%的全省最好水平,群众评价满意率达100%,并圆满完成了清明节祭扫安全保障工作。

2016 五大重点工作

  围绕社会救助体系 提升社会救助效能

  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救助工作格局,为“救急难”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待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的意见》后,出台我市相关实施办法,并细化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临时救助对象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同时,加大对矿业集团和森工林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全面核准救助人员,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确保一户不重、一户不漏。

  全面做好农村敬老院安全管理服务工作,推进示范性农村幸福院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做好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服务工作,并开展法人登记,完成对所有农村养老机构的登记任务。

  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开展好网上信息核对、审批,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效能。以保证民生为工作促进点,积极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

  围绕幸福社区创建 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深入开展城市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城市幸福社区创建活动,按照30%的比例达标,力争至2016年底,将全市60%以上的社区打造成为“社区安全又舒适,邻里友善互关心,社区事务齐参与,社区幸福共分享”的幸福社区。

  继续实施“双百”示范工程,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并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做好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对新当选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任职培训,为社区建设工作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围绕推进养老产业 加强社会福利建设

  着力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养老产业化进程。

  继续抓好福泽康年养老中心、幸福家园老年公寓等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力度,重点发展规模较大、功能配套、“医养结合”、绿色生态的养老服务项目。

  继续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转型为养老机构。计划到2016年底,所有养老机构均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的发展目标,拓展绿色生态的养老服务项目。

  全面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服务范围,做好孤儿生活费标准发放和养育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立。

  围绕双拥城创建 落实好优抚政策

  以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为载体,推进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军地双拥共建结对活动,加大考核创建推进力度,确保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目标。

  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为载体,加大优抚对象入户核查、信息核实及资金检查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好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和节日慰问等保障待遇。

  完成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城乡一体化、社会化发放工作,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维护复退士兵群体稳定。

  围绕群众满意评价 提升社会事务服务

  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收集完善地名信息采集录入,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信息资料保障。

  加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为重点,加强婚姻、收养登记管理,制定谋划政策措施降低我市离婚率,维护婚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加强殡葬执法,清理殡葬市场为重点,推进殡葬环境整治和改革,转变殡葬系统行业风气,提升殡葬为民服务水平。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