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30日讯(记者 董力刚)只有高标准备耕,才有高标准春耕。年初以来,我市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抢前抓早备春耕。通过争取农贷、农民自筹等多种办法,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在3月末将春耕生产物资全部下摆到位,确保农民种上地、种好地。
据了解,今年我市春耕期种植业资金总需求为20.9亿元,已筹16亿元,占总需求76.5%。目前,农资市场价格略有下降,货源调配充足,正在陆续下摆之中。其中,种子总需求为3万吨,已下摆1.2万吨,占总需求39.5%;化肥总需求为16.5万吨,已下摆4.5万吨,占总需求的27.5%;农膜总需求为1616吨,已下摆691吨,占总需求的43%。
为确保春耕生产物资的下摆到位,我市各县区各级涉农部门积极与供销、石油、种子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加快生产资料的下摆速度。并及时向农民发布粮食市场信息,指导农民适时销售余粮,增强春耕生产自主投入能力。同时,通过争取农贷、落实补贴、农民自筹等多种办法,筹措资金。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全力打赢农业生产主动仗。
针对今春农民种地迷茫的实际,各县区积极宣传扩水稻和种植经济作物,按照“增水稻、调玉米、稳大豆、扩杂米、强果菜”的基本原则,扩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水稻生产上,重点依托龙头桥水库、挠力河、乌苏里江等水资源,扩大优质水稻生产面积;在玉米生产上,加快发展特色硬质玉米、工业玉米、鲜食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等生产面积;在大豆生产上,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高油、高蛋白大豆,促进粮豆合理轮作。今年,全市水稻面积要增加到120万亩以上,玉米调减到380万亩以下,大豆达到60万亩左右。
在抓好种植结构优化和科技培训的同时,我市遵循比较效益增加与土地生态平衡并重的原则,认真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走村入户,积极引导农民调优种植结构,落实好种植计划,扩大名优品种种植面积,积极稳妥发展旱涝保收的优质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面积,稳定大豆面积。重点要引导农民按适区适种原则选择品种,严防推广未审品种和越区种植。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大集、科普展览、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集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及时召开会商会,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春耕生产形势分析好、技术力量组织好、农资市场整顿好、农民余粮销售好、机械力量统筹好。同时,要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下基层、助春耕、促增长、保稳定”活动,助农推进组要全部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巡回督导检查各县区农业生产进展。要加大宣传、服务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春耕生产的严峻形势,并组织科研院所与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组成农业科技入户宣讲团,深入生产一线,包县、包乡、包地块,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全面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抗灾减灾生产技能,为一次播种夺全苗提供技术支持。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综合运用工程排涝、耙雪散墒、农艺除涝等综合措施,抢排涝地积水,降低土壤湿度,全面提升抵御春涝的能力,为适时播种创造条件。同时,加快农机具检修进度,达到标准状态。在春整地上,充分发挥大型农机具和现代农机作业合作社的作用,提早整地,确保作业进度和质量,为适时早播争得主动。农业、水利、气象部门要联合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准确发布水情、墒情和气象信息,根据降水及土壤墒情、水库塘坝蓄水量、大中小河流水位流量的变化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春播措施,确保全市春播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