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29日讯 时间本是平凡的,却因承载壮阔的事业而不平凡。
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总揽天下大势和战略全局,鲜明提出:“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此为开端,人民军队迎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又一次战略性转折。
强军之要,要在胜战。最根本的是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开拓胜战之路,磨砺胜战之刃,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012年11月16日,履任军委主席第二天,习主席就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深刻指出:全军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年多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砥砺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在我军训练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气势恢宏的时代篇章。
习主席以宏阔的战略视野对提高部队实战能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强军兴军指明了方向。全军上下闻令而动——
“战略擘画”运筹全局,“训练设计”聚焦打仗
“研究军事问题,首先要科学判断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
“军队要充分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
习主席以宏阔的战略视野昭示三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变革趋势之“急”与国家安全形势之“迫”汇流激荡,必然要求我军军事训练进行一场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
站在更高层次的战略方位上,强军兴训从什么抓起、在哪里用劲、往何处深化,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主持军委工作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军事训练的战略运筹、顶层设计,对提高部队实战能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强军兴训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年3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颁发《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系统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这是习主席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高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而精心绘制的军事训练转变蓝图。”一位军事专家谈到,“其转变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实战化。”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面对国家安全稳定遇到的严峻挑战,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更需要布势大格局、下好先手棋,更需要勇于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改变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树立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和战略利益拓展的思想观念;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树立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观念;改变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势,树立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观念。
布新势方可破陈局。全军上下闻令而动,一个个贯彻实战化军事训练理念的决策部署、一项项推动军事训练实战化的创新举措密集出台:
——着眼破解我军深化联合训练的体制机制性难题,建立联合训练运行机制,成立全军联合训练领导小组,试验形成军以下部队联合训练组织实施办法,颁发全军联合战役训练暂行规定;
——着眼打破“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考评”模式,推行军事训练监察制度,建立监察组织机构,开展军事训练职责、法规、质量和作风监察,通过“第三方力量”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
——着眼创设实战化练兵环境条件,统筹推进大型训练基地和专业化模拟“蓝军”建设,大力发展实战化训练方法手段,面向全军开放共享训练场地资源,推动训练基地职能作用向诸军兵种联合训练、复杂条件下对抗训练、新型力量新型领域训练、设计战争引领训练拓展;
——着眼创新作战和训练指导,组织全军信息化条件下战法创新集训观摩和战法研讨,进一步廓清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深化克敌制胜招法研究,细化作战相关程序标准,推动战法创新成果进入作战条令、训练大纲……
这一张张“路线图”和“施工图”,为全军官兵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明确了具体的目标,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一时间,从南国到北疆,从西陲到东海,谋实战化、钻实战化、干实战化的练兵浪潮席卷座座军营、涤荡火热沙场。
如果说,这些推动实战化训练转型的务实之举还只是动“棋子”,那么正在全面实施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则是调“棋盘”,从“根目录”上落实军事训练的战略运筹、实现军事训练的顶层设计,进而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军战斗力生成提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这些重大改革举措,改变了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对我军整个组织架构进行重塑,再造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结构和路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了军队活力。
事之当革,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成现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是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之机。全军将士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主动奋力作为,积极开拓创新,把“战争预实践”持续引向深入,推动能打仗打胜仗能力不断再上台阶。
面对新的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决战决胜的能力之问,是习主席思考和强调最多的问题。全军部队着力构建新的打赢能力坐标体系——
“能力轴心”因时而变,“训战一体”重塑标准
这是我军建设发展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2016年1月11日,习主席在接见调整组建后的军委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时强调:要把抓备战谋打赢的自身能力搞过硬,坚持问题导向,大兴学习研究之风,主动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来一场思想解放的头脑风暴,加强军事斗争准备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提高谋划打仗、指挥打仗、带兵打仗能力。
2月1日,习主席在战区成立大会上,向各战区授予军旗发布训令:各战区要聚精会神钻研打仗,关注国家安全形势,拓宽战略视野,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把握军事力量运用的特点和规律,加紧拟制战区战略,完善作战方案计划,抓好联合训练和指挥训练,积极主动谋取未来战争主动权。
改革的目的是强军兴军,强军兴军关键是能打仗、打胜仗。面对新的战争形态、作战样式,能不能赢得先机、决战决胜,是习主席思考和强调最多的问题。
能力之问,道出了三军统帅之忧、之盼,道出了军队遂行使命任务之需、之急,道出了实战化训练之重、之迫。
“唯一比向一个军人灌输新观念更难的,是去掉他的旧观念。”同样的,比重塑一个能力标准更难的,是破除旧的、不符合实战的能力标准。
——“老课题翻过来调过去,年复一年重复训,训练谈何贴近实战?”从现代战争视角看,一些训练课题机械化战争的痕迹浓厚,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动动车、打打弹、冒冒烟”式的固定模式,甚至把钻火圈等视为实战化。这样的能力如何能打仗?
——“以什么模式组织开展训练,既是训练习惯和方式方法问题,更是训练观念问题。”当前,战争形态正急速向信息化转变,然而,一些单位的训练模式仍然停留在大陆军、大场面上,仍然在“攻山头”“夺阵地”上打转转。这样的标准如何打胜仗?
“无兵而求战,是为至危。不求战而治兵,其祸更甚。”都说军人应该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那么,祖国和人民究竟需要我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做好什么准备?战争形态变了、作战方式变了,军人的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决不能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
习主席不无忧患地指出,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够。
“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成为三军统帅运筹胜战之路的坐标点,贯穿习主席决策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的各方面、全过程;就此细化梳理,一个个影响实战的矛盾问题、不符实战的短板弱项,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实践证明,“翻越山冈才看清敌人”的军队,已适应不了现代战争。改进战争思维,创新作战理念,建立新的打赢能力坐标体系,已在全军上下形成共识——
两栖装甲部队登陆演习即将展开,登陆地域临时被跨战区调整至几百公里外,过去从未涉足……
刚刚在西北大漠结束实弹演练的航空兵部队,掉头飞向南海深处,转战航程突破5000公里……
出访舰艇编队回国途中,被临时赋予演习任务,与守候在西太平洋的蓝方舰艇编队展开夜间实兵对抗……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习主席强调的打赢之能,已绝非传统的、机械化的、大陆军的惯有之能,而是向体系的、信息化的、联合作战的新质之能涅槃、嬗变。这一个“能”字,为全军部队实战化训练设置了更新的“坐标系”、更高的“度量衡”,很多具有颠覆性的改变由此生发。
翻开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这一指向更加清晰——
陆军提高精确作战、立体作战、全域作战、多能作战、持续作战能力;海军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空军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第二炮兵(现火箭军)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武警部队提高以信息化条件下执勤处突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随着全军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各军种和武警部队逐渐探索构建起与国家核心安全需求相适应的“能力框架”和“素质模型”,使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具体化、标准化、规范化。以此为指针,我军实战化训练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向“战训一致”“训战一体”的目标深度发展。
原标题:十八大以来部队"练兵打仗"强势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