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健康 > 名家养生 正文
抑郁症是大脑病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3-25 09:13:35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无法靠意志控制,单纯心理咨询效果差,需要服药治疗

  2月23号晚,陕西高三学生林嘉文纵身而下,18岁就已出版两本专著,被誉为“史学奇才”的他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一时间,“抑郁”、“自杀”等字眼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一词并不陌生,却对其存在诸多误解,认为那就是心情不好、一时想不通、小心眼……然而,抑郁症真的仅仅是“心病”吗?

  典型症状有“三低”

  “最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得越来越少,最后到彻夜不眠的程度……每时每刻,大脑都像灌了铅,或者像被一个无形之手攥住,像生锈一样转不动;不想说话,不敢接熟人电话,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当然不想见任何人。每天早晨从一睁眼开始,就不知道这一天怎么度过。躺在床上,或呆坐着,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这样慢慢地消耗时间……”知名媒体人、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张进这样描述自己四年前第一次被抑郁“袭击”的感受。抑郁症最典型的症状可总结为“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它是人从头脑到身体的整体“衰弱”,且无法靠意志控制。抑郁症,并不只是“心情不好”。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门诊2号诊室,高中生小刘(化名)坐在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对面,低着头,沉默许久。“我吃不好,睡不好,头很痛,感觉很累很累,”小刘终于开口,“啥都不想说,谁也不想见。受不了别人对我一点点好,我承受不起,很内疚、自责。这个世界根本不适合我,没有一点意思,不如一死了之。”16岁的孩子,本应朝气蓬勃,但小刘的脸上毫无生机,眼神十分迷茫。专家介绍,抑郁患者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莫名的疼痛、疲惫、食欲下降等,还常有内疚感,自责、自罪、绝望感以及反复出现的自杀念头,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抑郁症,并不只是“心病”。

  老人、女性是重灾区

  其实,抑郁症离我们很近。近年来我国各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占总人口的超过5%。这意味着,与你擦身而过的每2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曾经患上或正在患有抑郁症,说抑郁正在“流行”并不夸张。

  专家提到,患有抑郁症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它喜欢对老人和女性“下手”,这两个群体的患病率更高,其原因可能与生理条件和社会压力有关。另外,城乡之间的抑郁症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有学者对猴群的社会等级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位高和低的猴子都会抑郁,可见,生存环境造成的压力感对谁来说都是一样的。

  根源在大脑

  “抑郁症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疾病,有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中(他们的基因完全相同),若其中一位患有抑郁症,那么另一位患抑郁症的几率是50%~60%,所以,抑郁的发病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不论是遗传还是环境因素,都共同作用到大脑,使大脑功能失调而引起抑郁表现。”专家说。就像长期用眼劳累引起近视一样,抑郁症是长期压力状态下导致大脑“生病”的结果。理解这一点很重要,这意味着治疗抑郁症应该针对大脑进行治疗,进而改善患者认知、情绪、行为等功能。

  至于抑郁症患者脑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专家说,神经生物学家正在寻找抑郁的生物学机制。以前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抑郁症与脑内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愉悦因子”5-羟色胺和“驱动因子”多巴胺水平的降低有关,因为发现临床抗抑郁药物能够提高这两种物质的脑内浓度。但是现有的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很快能将这些因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患者的情绪很可能要在几周以后才发生改善,因此生化水平的改变可能并非抑郁的直接致病因素。现在比较获得认可的“神经环路可塑性学说”认为,大脑中和奖赏相关的神经环路在情绪压力下发生病态的可塑性变化,导致抑郁患者动机缺乏、快感缺失等表现。

  中重度首选药物治疗

  很多抑郁症患者和家属认为忍一忍、亲朋戚友安慰一下、心理咨询师疏导一下,病就会好起来。但是,抑郁症不是“心病”,而是“脑病”,治疗应先考虑用西药治脑,再考虑“心药”如心理咨询来辅助治疗。“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我们首选药物治疗。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不是你聊两句就能马上升上去的,单纯使用心理咨询治疗抑郁症是否有效还很难说,但药物治疗效果是很明显的。对患者来说,一片药下去,有的当天就能睡着了,渐渐地脑子也能思考了,就有了希望和信心,这比说什么都有效。”专家说到。

  抑郁症不仅要服用西药治疗,还必须足量足疗程。专家谈到:“抗抑郁药起效比较慢,一般要4周左右,很多患者服药三五天后,发现没有效果,就失望而停药了;也有的患者坚持服药一段时间后,正面效果没有显现,副作用却先到来。由于看不到前景,又难以忍受副作用的痛苦,中途放弃服药,非常可惜。”

  大多数能治愈

  “大夫,我的病能好吗?”几乎每一位抑郁患者在离开专家的诊室时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话语里透着忐忑与恳切。“会好的,你要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专家总会给患者信心。专家表示,抑郁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治,若接受正规治疗,七八成的抑郁患者能被治愈。

  但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的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不少患者和家属由于对抑郁症缺乏认识,觉得“不严重”,去医院又怕被贴上“神经病”的标签,或听信旁门左道乱“治疗”,使得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偏低,这样会延误治疗最佳时机。专家建议,每个人和家属都应该多了解、认识抑郁症,若长期失眠、闷闷不乐、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事情都丧失了兴趣,就要有意识地到精神科求助。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