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万紫千红总是春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3-10 08:37:52

“适应新常态·巾帼新风采”特别报道(下)

  东北网双鸭山3月10日讯(记者 杨军)3月4日为迎“学雷锋日”,市妇联再次组织巾帼志愿者20余人来到市福利中心儿童院,为孤残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这是我市妇女同胞们“建功立业、创造价值,服务社会、打造品牌”的真实写照。

  为空巢老人送去闺女般的关怀;为留守儿童带来母亲般的关爱;身体力行宣传环保理念保护环境;深入调研收集信息协助解决外来工问题……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

  她们有个温暖的名称——巾帼志愿者。无论春夏秋冬,她们都坚守平凡,在默默奉献中绽放风采;在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妇女和家庭中彰显了妇联组织的作为和巾帼志愿服务的独特魅力。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将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作为重要途径和载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地制宜、努力创新,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形成了巾帼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服务范围涵盖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爱与希望播撒在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心田。

  “飒爽英姿竞风流,万紫千红总是春”。掌声为妇女响起,绚烂之花在双鸭山愈加俏丽。

  打造特色“妇女之家”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妇女之家”植根基层、植根妇女群众的优势和紧密联系妇女群众的作用,以提供“三个保障”为措施,持续推动“妇女之家”标准化建设。截至2015年,全市打造标准化“妇女之家”245个,其中省级102个。

  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扩大“妇女之家”建设领域,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中做到妇联组织全覆盖,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妇委会42个,在“两新”组织中新建妇女组织14个,在心理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健身文娱活动组织及家政培训学校等各类新型群体中建立妇女组织12个。在415个行政村125个社区全面建立“妇女之家”。积极探索宣传、引导和服务基层妇女新平台、新途径,倡导利用“网上妇联”、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妇女之家”各项活动,总结交流“妇女之家”建设经验,促进“妇女之家”服务向实事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不断发挥“妇女之家”凝聚妇女、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提升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全市妇联组织倡导和谐理念,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慈母、贤妻、孝女、善邻”角色标准大讨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母亲、好丈夫”、“好军嫂”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带动更多的妇女在传承文明、树立新风中展现风采。宝清县于海河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组织市优秀女性巡讲团深入县区开展“巾帼共筑中国梦——走进妇女,助力圆梦”事迹报告会。《圣洁的母爱》、《美丽和谐的小家庭》、《大众创业有巾帼》、《永远的爱和牵挂》……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感人事迹,描绘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模范事迹的光辉形象,激励了广大妇女“寻梦、追梦、圆梦”。

  举办“相约八一情暖军营”、“健身操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欢迎。

  密切关注农村妇女、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大到维权保护,小到身体保健,用爱与责任为广大妇女儿童撑起一片幸福蓝天。

  在全市县、乡、村建立了三级纵横交错的维权服务网络,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及时、便利、有效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困难解决在基层。

  做好日常信访接待,实行主席、副主席接待日,及时为受害妇女儿童提供帮助和救援,从源头上解决了妇女权益问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2015年,全市各级信访窗口接处妇女来信来访172件次。其中12338妇女维权热线接访36件次,结案率98%。

  做到大宣传,广覆盖,全面提高广大妇女的土地维权知晓率。以省级土地确权示范点宝清县七星河乡东强村和青原镇永乐村为试点开展工作,市妇联主席张慧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推进指导工作,源头参与,协调配合,合力推进,成效显著。

  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从源头抓起,依法维权促和谐,真心实意做好妇女儿童的“娘家人”。

  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重点,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在决策中纳入性别意识,从源头上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将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实施妇女儿童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动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组织女童保护普法宣讲巡讲团,由市妇联副主席带队分别深入县区小学开展“女童保护”进课堂主题宣讲,并在基层妇联全面铺开。与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建立紧密联系,加大受害女童司法保护力度,形成全社会守护女童、关爱女童的良好氛围。“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实施以来,覆盖市、县、区、乡镇38所小学,开设培训课87场,培训女童近1万人次。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关注妇女儿童健康是各级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市妇联组织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积极行动,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市妇联把服务妇女群众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破解妇联工作资源不足的难题,常态化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借资、借力,借台唱戏”,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工作平台,重点关注单亲母亲、贫困儿童、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广泛开展公益活动,使更多的困境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市、县、乡三级妇联干部累计走访妇女群众1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200余件次。组织为近5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协调争取并拨发贫困母亲救助金,为56名贫困“两癌”母亲提供每人1万元的救治补贴,用真诚和责任架起了“娘家人”关爱贫困妇女的桥梁。

  爱心,让人生不“打折”;仁心,让贫弱不无助。

  招募百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牵手,送去温情陪伴。实施“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童,捐建“春蕾书屋”,募集款物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

  举办黑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春蕾书屋”双鸭山捐赠活动。“金夫人皮草”董事长潘和新向建国小学“春蕾书屋”捐赠了价值共计5万余元的图书、电脑、书架、阅览桌椅等。

  开展恒爱行动“亲情一线牵矿区”捐赠活动,发动龙煤公司广大女职工积极开展争当“爱心妈妈”。 40名爱心妈妈用价值2.4千元的200多斤恒源祥毛线为145名儿童手工编织了爱心毛衣,让矿区贫困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巾帼花开别样红。我市妇女事业可谓芳菲满径、璀璨耀眼,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打造妇联工作新品牌。不断提升工作站位,高起点谋划,大协作推进,多维度造势,在“妇”字上创特色,在“联”字上下功夫,做到上联党政、下联基层、联合部门、联合企业、联合媒体,在联合中拓展渠道、丰富资源、壮大力量,着力构筑妇联社会化大宣传格局,赢得工作主动权。

  扩大妇女工作影响力。整合资源,变妇联工作“系统”内循环为“系统”外循环,扩大宣传辐射面。引导和培树宣传一批妇联系统和妇女创先争优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方位展示妇女典型和妇联组织的风采。

  与部门联合,借机抓宣传。充分利用各种重要宣传日,紧扣节假日时机,借机造势,借题宣传,在群众中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与企业联合,借力抓宣传。联合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子)公司工会女职工委员做好家属协管安全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织家属到井下参观、开展“牵手安全”夫妻安全知识竞赛、“绣安全心声”、“一封家书” “亲人之声”广播、 “亲人期盼”电视栏目,印制安全扑克、“安全饮水站”、“缝补作衣站”、家属炕头学习班、家属创作安全知识漫画展,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和煤矿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与媒体联合,借势抓宣传。加强与报社、电视台新闻等主流媒体合作,深化妇联中心工作连续深度报道。在市级“一报两台”上开辟“创先争优、巾帼展风采”等一系列专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注重双鸭山妇女网站和双鸭山妇女微信平台的建设与利用。

  新常态,妇女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新跨越,妇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新氛围,妇女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贡献,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暮然回首中,我市的广大妇女在岁月的深处绽放出人生的精彩,她们的努力付出美丽了双鸭山大地。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英姿飒爽的她们把昨天的风华沉淀在心里,把渴望的目光投向明天,用坚实的双肩挑起妇女事业发展的重担,用厚实的足印展示着双鸭山现代女性的风采。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