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日报社副总编 王春颖
2016年2月19日是值得所有新闻人共同关注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航标,指明了方向,犹如春风,吹绿了新闻大地。作为新闻人深感职责与使命的艰巨,同时,也升起职业的自豪感。下面,结合本职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保证党性原则不变。
总书记五个事关阐述了新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48字方针指明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八个方面的导向厘清了所有媒体的方向。其中提到,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副刊、广告、娱乐类、社会新闻类也要讲导向,具体而明确。我作为晚报类新闻工作者不余遗力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晚报类媒体更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具有阵地意识,把好晚报新闻舆论关。对于摘编类稿件导向把握要尤为重视和细心,现在,观点论调复杂,各种价值观混淆其中,这就需要我们政治头脑清晰,判明是非。要求我们领导干部紧跟中央精神,加强理论素养,把好政治关。
二、增强报纸针对性,提高传播能力。
目前,受众需求越来越多样,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新闻传播日益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就需要突出特色、精准定位,就需要善于设置议题,既面向普通人群,也影响关键少数。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不应消极,应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画出同心圆。我们要找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细分受众,办出针对性,与新媒体进行互补。手机讲求的是速度,我们讲求的是深度。按照这样的理念,我们同样有传播力、影响力,让我们融合于全媒体中,发挥晚报的独特魅力。
三、客观公正,提升监督报道水平。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方针,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又是统一的。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事实描述事实,即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应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但发表批评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舆论监督,还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以速度赢得先机;恰当掌控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拿捏掌握好火候;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进行舆论引导,这样的监督就能积聚人气、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