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县区传真 正文
火红草莓点亮红火生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2-26 08:38:18

  东北网双鸭山2月26日讯(记者 徐红)2月22日元宵佳节,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时,宝清县宝清镇高家村草莓种植大户王孝臣却在大棚内忙着采摘草莓。“没想到第一年卖草莓行情就这么好,获得了比种地更可观的经济收入,从元旦到正月十五,上市不到两个月就卖了1200多斤约6万余元,而且上周还创下单日销售额5000余元的记录。”今年32岁的王孝臣一边忙活,一边笑呵呵地说道,“按照这个行情,咱离甩掉贫困‘帽子’的梦想不远了。”

  在这座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里,一株株鲜嫩嫩、红艳艳的草莓,铺满了整个大棚的地面,呈现一片片娇艳欲滴的景象。“这是红颜99,是从辽宁引进的日本品种,一株能结1到1斤半的果实,温室采摘期可从元旦持续到当年6月末。种植过程中全部使用农家肥,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种植的草莓均为绿色无污染果实。”王孝臣一边介绍,一边摘果实让大家品尝这口感甜润、汁浆饱满的草莓。

  据了解,宝清镇高家村地处偏僻,耕地4868亩,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宝清镇深入实施产业扶贫策略,引导帮扶高家村快速脱贫,年轻敢闯的王孝臣想趁着这一机会实现脱贫梦,于是在农闲时节开始探索起了草莓产业,并且在2013年至2014年亲自到山东、辽宁等地学习大棚种植草莓的先进技术。2015年9月,在宝清镇领导和宝清县煤炭局书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多方筹借资金32万元,率先在村里建成一个砖墙、钢筋骨架结构、地下埋有保温板的1200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和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冷棚,大胆试种了草莓。从开始种植到结果的近四个月时间里,王孝臣和家人几乎天天呆在大棚里,把草莓苗子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精细培管,细心呵护。他在温室大棚内养了3箱蜜蜂,通过蜜蜂传授花粉来增加草莓的光亮度和甜度。为了保持草莓绿色无公害,他带领全家人半夜戴着头灯去大棚里用手去抓虫子……边摸索边总结,很快王孝臣就掌握了从移植草莓秧苗、施肥、防病治虫等一系列的技术要领。

  凭借着国家提出“互联网+”的契机,王孝臣学会了用微信和网络去推销自家的草莓,进而拓宽销售市场。当今年元旦第一批草莓上市时,来自周边县市的客户络绎不绝,每斤50元的鲜草莓十分走俏,草莓是供不应求,王孝臣和家人连过年都没休息,每天从早忙到晚,采摘草莓把他们累得腰都站不直,可看到每天采摘的鲜果能卖出好价钱,他们就感到很开心,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正月十五过后,草莓可能要降到每斤35元,但据王孝臣保守估算,预计到今年6月末采摘期结束,能收入20万元左右,在草莓上赚了个“盆满钵满”。王孝臣致富不忘乡亲们。如今在他的带动下,高家村很多村民也开始学习起了草莓种植的相关技术,而他也愿意分享自己的“草莓种植经”,经常把一些积累的经验发到微信供大家分享,村民有不懂的都愿和他深入交流。下一步,王孝臣准备帮助更多村民加入种植草莓行列,进一步扩大草莓种植的规模,并成立草莓合作社,将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领高家村通过种植草莓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高家村王孝臣草莓种植的成功试水为宝清镇实施农村产业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宝清镇党委、政府还将结合实际,立足宝清镇“南菜、北果、东工、西牧、中贸”五大产业格局和“山区林果平原粮、城郊蔬菜城中商、牲畜家禽小区养”的经济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程,为全镇22个村“量身定制”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户庭院和房前屋后空间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微田园”,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和特色农业,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政策优惠、技术帮扶、资金扶持等办法,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加快特色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宽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