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2月26日讯(孔令宝 记者 安贺)在集贤县福利屯的一个胡同口,有一个不足20平方米小小的修鞋店,叫老呔修鞋擦鞋店,是一个残疾人在打理,有人说这里是残疾人之家、有人说这里是爱心鞋摊,因为他的主人刘连国是个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的人。
说起刘连国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今年53岁的残疾人刘连国,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小县城里,患有极为罕见的先天性脆骨症,并伴有严重的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无法正常行走。在他1岁的时候,母亲不辞而别,父亲又娶妻生子。16岁那年刘连国只身从老家河北闯关东来到福利屯自食其力,在姑妈的牵线搭桥下,刘连国拜了一名姓俞的老鞋匠为师开始学徒谋生。半年后他顺利出徒,在县城福利屯摆起了修鞋摊,一干就是30多年。
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努力,现在的刘连国也成了家,过着稳定的生活。这时候他不忘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在他鞋铺的柜子上画着一个大大的爱心,意思是时刻不忘为社会奉献爱心。为了人们更多的需求,除了修鞋,他又增加了擦鞋、修脚、磨菜刀、配钥匙等服务项目,只要人们需要的,他都愿意尽自己的努力去做,而且收费也比较便宜,很多小活都是免费做。一位70多岁的老人脚疼的走不了路,被孩子搀扶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店里,刘连国一看原来是长了脚垫,他拿出修脚刀专心致志地修起来,几分钟工夫,老人的脚不疼了,非常感谢地说:“孩子们都让我去大医院动手术呢,没想到在你这给我治好了,多少钱都行啊?”刘连国微笑说,在我这都不算大事,看您老人家年岁这么高了,不用给钱了。老人走出门行走了一段路感觉特别好,又返回来说我这脚很长时间没这么舒服了,还是坚持要给钱,又一次被刘连国拒绝了。
一名经常来这里修鞋的老人说,像这种修鞋粘跟之类的小活,刘连国一般只收一两元钱,即便是缝缝补补的活,他的收费也不会超过10元钱,在物价纷纷上涨的今天,刘连国的修理费这些年几乎没有涨过。对此,刘连国解释道,在福利屯他曾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收费低廉也算是一种回报社会的方式。特别是对残疾人和生活困难的顾客,他总是少收钱或者不收钱。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修鞋30多年来,每年给残疾人和贫困人群义务修鞋减少的收入有3万多元。
自强不息的刘连国以奉献为乐。夏天天亮的早,他每天都早早来到早市,摆摊为路人修鞋修脚。为的是多增加点收入,好有更多的力量参加公益活动,在集贤县的公益活动在经常会看到他的身影。2013年3月5日那天一早,刘连国开着自己的残疾人代步车早早地来参加学雷锋公益活动,当他看到那些接受帮助的市民发出会心的笑容,他的心里就觉得无比温暖。从那时起,他每个月3次前往各个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有时候在农村的便民服务活动,他也照去不误。由于表现突出,现在刘连国担任了县残联肢残协会主席,先后获得全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这就是残疾人刘连国,一个身残志不残,一个一心想着回报社会的好心人,一个在平常琐事中却做出了不平凡举动的残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