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唱响“春天里的故事”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6-02-24 08:59:26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系列报道之改革篇

  东北网双鸭山2月24日讯(记者 杨军)回眸过去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凝聚共识、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在改革之年奋力起跑,瞄准70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勇毅笃行,直面改革热点,奏出改革新声,一系列变革在2015年孕育迸发,并汇聚成一曲“春天里的故事”唱响双鸭山大地。

  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影响全局。改革从来非易事,如何认真贯彻好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改革,成为我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顶层设计如压舱石,事关成败。

  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基于对市情的深刻分析、科学研判,市委努力绘制改革“路线图”,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了航程。

  着眼深层次、着眼关键性,市委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改革性文件和改革举措,通过承接“规定动作”、明确“自选动作”,解决突出问题,破体制建机制,深化重点改革,进而理顺关系、解决难题、释放活力。

  成功缘于实干,实干才能兴邦。各领域改革重点和工作计划的明确,指引着我市深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框架已经搭建,思想共识已经形成,路线图已经绘就,时间表已经排出,当务之急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改革就是要制度创新。管好“政府之手”,用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市通过扎实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以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为目标,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完成市本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部面向社会公布。

  全市去年深化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项目50项,精简比例达到26%;简化投资、建设类项目审批流程,实行并联审批,将134项前置要件改为后置审批。

  降低经济主体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一证一码”注册登记制度,实行一次申报、后台分流、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操作模式,办理时间由原来的80天缩短到5天,新登记企业平均每月增加37.5%。

  疾行步稳勇争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改革举措一经推进,犹如阵阵新风吹拂双鸭山大地。

  对394家市直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加大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实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改进财政支出方式,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等支出管理,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完成了卫计委、食药监局、市场监管局3个部门的机构整合和市场监管、农业执法、食品安全、文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整合。全面推进食药监、质监、农业及煤炭等部门的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工作。

  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向纵深推进。

  深化现代农业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试点和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建设,完善农业设施、信息、科技、信贷保险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了安邦河上下游生态破坏补偿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探索启动建立人大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评价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出了“掌上双鸭山”客户端,开通了“双鸭山政务”微信公众平台。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是要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使党的建设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加突出。

  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设置了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开展查办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改革,高效廉洁的社会运行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聚焦重点领域,聚神敢于担当,聚力工作创新,一些改革做出了示范,取得了突破,实现了领跑。目前全市确定的改革任务已完成55项,其它15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市委、市政府的声音铿锵有力:拿出勇气、拿出胆识、拿出担当,让改革落地,让“红利”惠民。为了破除阻碍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各种障碍,我市自觉摒弃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突破思想和体制束缚,激发全市党员干部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通过发挥行政资源、社会资源效率和效益,通过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提升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上建机制、厘关系。把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重要途径,转变不合时宜陈旧观念,改进长期沿袭的传统方式,努力在破体制、建机制上寻求突破。

  针对市行政审批中心各行政部门的审批环节过多、效率不高,创新实现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解决企业和群众多次往返审批的问题;

  针对市域内安邦河治理工作存在责任清、分工不明的状况,探索安邦河管护机制,实行河长制,对各分界区段进行优化布点,建立上下游生态破坏补偿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

  针对当前村干部观念不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基层党建培训机制,在全省率先创办了以专门培养农村干部为主的“双鸭山市农村干部学校”,对160名村级后备干部、54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080名“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了集中培训。对全市415个行政村全部选派了“第一书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

  坚持发展导向,在优化环境上转方式、优服务。市委常委会议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列为一项专门议题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成立了企业投诉举报中心、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和8个专项推进小组,着力解决破坏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侵犯企业权益等问题。

  召开座谈会征求全市非公企业家代表意见,共梳理出26条问题,深入企业和各单位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开展亲企、安企、帮企活动,开辟政务“绿色通道”,53家市直部门及在双中省直单位通过媒体作出了服务承诺。

  建立了政府违约案件投诉和解决机制,畅通政令、改进服务、严肃整治。全市查处破坏经济秩序案件31件,给予党政纪和组织处理47人,并及时向社会通报了破坏发展环境典型案件。

  改革发展日益深化,民生脉搏愈发强烈。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我市坚持民生优先,改革重点从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以及医疗、教育、社区治理、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攻坚克难,着力改善民生,让市民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民生导向,在扶贫助困上想办法、尽全力。切实履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民生工作责任,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以改革的方式,努力把民生难事办好,把惠民实事做实。

  进一步强化对社区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及患病的群众的服务管理,探索建立社区食堂,宝山区实行“民办公助”模式,采取政府补贴一点、民政救济一点、居民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经营者奉献一点的保障措施,初步建立了社区统筹协调、街道办事处全面监管、党委政府专人指导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确保社区食堂经营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便民化。进一步完善社区调解运行机制。

  在社区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划分了1613个网格。完善了社区调解责任制度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领导包案化解一批,落实责任稳控一批,严肃纪律问责一批,依法治访打击一批的制度措施,妥善处理信访积案。农民工讨薪问题越级访同比下降69%。

  改革不停歇,探索无止境。新形势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努力立足新常态下的市情,认真梳理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推进行政权力下放,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全环保制度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规范文化宣传服务管理,推进民主法制改革,完善干部任用和教育培育机制,深化纪律检查“三转”工作。

  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改革,以改革的思维和方式推进发展,着力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除制约管理效率和资源效益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改进方式、化解矛盾、释放活力。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部署、各个要点落实到位,正在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从利益格局调整,到体制机制创新;从发展方式转型,到注重生态保护。我市的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正向纵深推进,梦想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化为现实。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