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组织工作综述之五
——干部实绩考评工作综述
2015年,对于双鸭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双鸭山,正处在攻坚克难、奋进崛起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双鸭山,更是站在了应对考验、转型发展的关键点上!
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困难,双鸭山确立了破解困局的大战略——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全市经济指标出现了降幅收窄的趋势;第一产业潜力得到释放;第二产业出现了向好趋势;第三产业消费增势良好。一场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全民踊跃参与的“一创两建”战役,正在轰轰烈烈地向纵深推进……
逆势而上的成就,是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坚持“强定力、增信心、鼓干劲,求发展”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考核评价体系这根指挥棒的强力引导,使实干兴业、苦干有为的工作作风渗透双鸭山各行各业。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增添转型发展路上新动力。
正如市委书记孙喆所说:“虽然面临的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双鸭山上下却精气神十足。我们按照省委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明确了多元产业发展转型之路,特别是我们的广大干部恪守‘三严三实’、践行群众路线,以更严的工作作风,更实的工作态度,更高的工作标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向好发展。”
落实要到位,干部是关键。实践中,市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眼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抓重点、转方式,明导向、求实效,建立全程工作写实制度,在工作“一线”跟踪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改善民生的“第一线”和维护稳定的“最前沿”考实班子、考准干部,以更严的要求引领从政理念,以更实的作风提升工作水平,以更高的标准助推转型发展。
核心词:一线跟踪考核,提振领导干部精气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工作一线锻炼,是干部提升素质、练就本领的基本途径,是“摔打”干部的最好“练兵场”。
市委把一线工作成绩作为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形成了“人才在一线培养、实绩在一线创造、干部在一线选拔”的良好用人导向。
深入项目建设“主战场”,选引领发展的干部,建务实干事的班子。市委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特殊考场,注重从经济发展一线选干部,根据工作实绩配班子。通过年度考核、半年督导推进、重点部门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考核,从中选拔谋划发展有思路、推进发展有本事、实现跨越发展有贡献的干部。市委督导推进组,按照月核查、季确认、半年初评、全年总评的方式,对班子在谋事创业上的工作实绩进行跟踪考评,特别是把产业项目建设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瞄准改善民生“第一线”,选心系群众的干部,建一心为民的班子。通过选派一批“于海河式”的好干部到民生一线工作,配备一心为民的班子,全市“一创两建”等民生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针对北秀公园周边不达标养老院泛滥问题,清理整治不达标养老院30余家,近千名老人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宝山区针对低保老人无人做饭的问题,建设了社区试点食堂,低保老人早餐1元、午餐2元即可吃饱吃好;针对岭东区村民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由市里投资安装净水设备,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在班子考核中,加大民生工作的考核权重,突出解决最直接关乎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百姓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自9月份开始,对经济杠杆部门、窗口服务单位、行政执法机关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81家单位和29家企业开展社会满意度测评,通过工作现场发放测评票、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群众诉求和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成为了政绩考核、工作整改、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紧盯维护稳定“最前沿”,选善解矛盾的干部,建统揽全局的班子。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使干部在应对复杂环境、处理复杂问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成长、提升素质。以让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成立由市委常委带队的四个督导组,赴县区听意见、断是非、想办法,切实解决了53件多年积压的疑难信访案件。
核心词:全程工作写实,集聚转型发展正能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能否抓住细节,把细节抓出成效,是干部能否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标准。
为更加详尽地对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有效提升广大干部抓小、抓细的意识,引导领导干部从严从实开展工作。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市委探索推行了领导干部工作写实制度。范围包括:全市8个县(区)和92家市直单位共计88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568名(含12名乡镇党委书记)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19名乡镇党委书记。主要内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体现市委和市政府重点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承担的任务以及本单位年度目标中的工作任务。具体要求:每人每季度写实一次,存入各自工作写实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和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对写实工作的日常管理,市委组织部建立了督查考核制度,通过日常检查、半年督导推进、年度考核等形式,对领导干部工作写实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认定。并在“煤海红帆——双鸭山党建信息平台”创建了“领导干部工作写实板块”,依托网络平台在适当范围内对写实报告进行公示,便于上级领导和本单位其他干部对写实工作网络点评,确保了写实工作的真实、准确,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2015年,全市共计6.9万余名机关干部对平台公示的写实情况进行了查看,其中1.8万余人进行了评价。
领导干部工作写实是实现工作落实的“记账簿”。一线认定干部实绩,改变了“个人写总结、组织作鉴定”的传统做法,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考核”,更加直接、准确地了解掌握干部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精神状态,间接地推进了全市重点工作的有效落实。
核心词:作风改面貌新,释放干事创业新动力
良好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需要充分体现“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并且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激励和引导领导干部坚持落实任务、积极进取、提升效能,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地方政府的行为取向和领导干部的从政方向。这是双鸭山市总结出来的经验。
干部思想行动实现统一。随着干部实绩考评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广大干部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了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了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心思、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求创新、促提升上。全市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求真务实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干部履职能力得到增强。随着干部实绩考评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广大干部在已明确的岗位职责基础上,细化措施,量化目标,认真研究“怎么抓、谁去抓、什么时候完成”等问题,强化责任、自我加压,从思想上重视工作、从行动上落实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完成提供执行保障。
干部工作作风明显转变。随着干部实绩考评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使考核的过程成为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同时,市委建立了干部自我监督、机关党组织监督的监督体系,促使每位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工作实绩亮出来,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评议,清除了“得过且过”、“混日混时”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不良工作思想作风。
“干好干坏,真的不一样了”。这是时下双鸭山领导干部们的普遍感受。
如今,双鸭山创新探索推行的综合实绩考评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指挥棒”,已成为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导向标”,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