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活动巡礼
东北网双鸭山1月13日讯(王玉辉 记者 徐杨)从2013年开始,一个名字在干部群众的口口相传中逐渐响亮:“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团!无论是在城区会场,还是在田间地头,百姓宣讲团所到之处,掌声格外热烈。
2015年,黑龙江省委《奋斗》杂志在第五期刊发了我市《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推动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的工作经验,双鸭山市“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团荣膺“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源起——从“出题”到“破题”
“百姓宣讲”活动的尝试,源于2013年下半年市委的“出题”:要探索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宣讲方式,把讲台让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用百姓的语言、百姓的故事、百姓的心声,反映群众关切,诠释普通群众的“中国梦”,通过小故事讲出大道理,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市委宣传部按照要求着手破题。2013年12月,在汲取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百姓宣讲活动方案,在全市各县区、各战线深入挖掘、大力征集宣讲线索和人才。2014年1月,对基层推荐的百姓宣讲员“海选”后进行宣讲初评。
初评时,评委们听宣讲员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几度湿了眼眶。市委讲师团团长刘万东至今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20名参加初评的宣讲员首次集中,有的性格内向,不敢大声说话;有的稿子并不熟练,频频停顿;有的因为紧张,掌握不好节奏……但种种欠缺技巧的质朴表现丝毫没有影响到宣讲的感染力,反而同宣讲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心话、真感受一起,让讲述更有力量、更加动人,这也正是百姓宣讲的生命力所在。
2014年2月,“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项目被确定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重点项目。
2014年3月10日,“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活动正式启动,举行了面向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首场报告会。
随后,2014年10月,2015年4月、9月,深受欢迎的百姓宣讲团又分别三次组建进行了三轮不同主题的巡回宣讲,为全市传递“好声音”。
近三年来,累计有50余名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成为市级“百姓宣讲团”宣讲员,全市组建各级宣讲团和特色宣讲团10余支,市级百姓宣讲团深入全市示范宣讲百余场,直接受众3万余人次,百姓宣讲员不仅走进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讲述他们的梦想故事,走进市委各部委、各县区、各单位进行宣讲,使百姓宣讲成为基层群众诉说梦想、表达对中国梦的信念和期盼的生动载体。
宣讲——从“幕后”到“台前”
一直都是默默工作、默默奉献的人,登上了常常是百人凝神关注的讲台,大多数从小到大都没在人多的场合发过言的宣讲员们感受到巨大的挑战。
为提升百姓宣讲员的宣讲水平,市委宣传部指导宣讲员把握三个原则认真撰写稿件:真实性,典型性,导向性。在宣讲稿件把关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辅导,按照“一分钟抓住人,三分钟感染人,五分钟打动人,八分钟启发人”的标准,经过认真练习,度过最初的紧张期后,宣讲员渐渐能够轻松自如地在台上和听众聊“家常”了。
百姓宣讲员来自不同县区、不同战线,他们中有一线工人、有乡村教师、有媒体记者、有社区主任、有普通律师、有白衣天使、有创业精英、有爱心志愿者,但相同的是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有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强烈愿望。面对每轮连续一周的集中宣讲、每天两场的繁重任务,经商者放下了自己的生意,残疾者克服了身体的障碍,在岗者兼顾着工作的担子,不计报酬,不辞辛苦。
第一批宣讲员、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书勤的2013年除夕夜是在背稿中度过的,宝清县盲人教师独自走出家门克服种种生活不便来到市区宣讲自己的励志故事。
第二批宣讲员、饶河县军粮站站长原秀梅大姐的拥军事迹走到哪里感动到哪里,台下的听众会上跟着她一起流眼泪会后跟着她一起去为边防官兵包饺子,集贤县宣讲员朱晓娟在爱人突发腰椎骨折住院手术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讲完了巡讲全程。
第三批宣讲员、从没在人多场合发过言的李国才为了能讲好自己当好清掏下水急先锋的故事,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半夜还一遍遍地练习,“中国好人”上榜者顾莉在眼部手术后晚上打点滴白天走上宣讲台。
第四批宣讲员、森林防火瞭望员潘红梅在宣讲结束当天就返回她坚守了21年的大山一待就是三个月,脑瘫孩子们的“妈妈”胡艳丽一路宣讲一路为听众解答咨询,让大家知道了原来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需要关爱的特殊孩子……
内心的丰盈、品德的高尚、行动的扎实和情感的真挚,让百姓宣讲活动充满了底气地气、蕴含了厚重的力量。
圆梦——汇“小梦”筑“大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活动的重要遵循。百姓宣讲的本质就是用群众身边的人,讲群众身边的事,通过个人“小梦”筑就国家“大梦”,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好,把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实现好,从而实现群众的自我教育。
讲活党的理论。围绕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理论,百姓宣讲团成员分别以群众的视角作为切入点,联系自己的工作生活开展宣讲,使理论鲜活起来。宝清县农家人联社理事长周鑫雨以《农家人的中国梦》为题,讲述了他创办农村联社带领农民致富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基层农民的中国梦。双鸭山广播电视台“行风热线”节目主持人丁岩以《架起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为题,通过讲述“行风热线”节目开通十年来服务群众的历程,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实践。鸿乐律师事务所主任白晓秋以案说法,通过分享自己当律师几十年来的感悟,把依法治国讲到了群众心坎里。
讲透国家政策。围绕百姓关注的创业政策、医保政策、教育公平、司法改革、环境保护等热点话题,宝清县鑫淼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鞠秀琴从推动大众创业入手,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讲清了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政策;市医疗保险局的李红杰则从推进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政策体系入手,详细为群众阐释了国家、省市关于医保方面的政策措施;来自宝山区的乡村教师王宏梅,从改善农村基础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入手,把政府推动教育公平的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市检察院的检察官李向华,通过自己从检几十年的经历,讲述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受到多个单位邀请作宣讲报告;来自市环保局的单艾娜,从李克强总理“两会”上答记者问的问题入手,把环保法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例中,做到了深入浅出。
讲好百姓故事。百姓的故事看似很普通,却与群众最贴心,百姓的事迹看似很平淡,却让群众感觉最亲切。在全市已经开展的四轮巡回宣讲中,总有一些百姓故事让现场的听众潸然泪下。来自市地税局的陈书勤,18年坚持资助她在山西农村支教时的学生读书,8次返回山西看望她的学生,累计资助钱物十几万元,她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她的每一场宣讲,都深深地感动全场听众。来自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王淑芝,每当讲到她与那些聋哑、智障的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故事时,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百姓宣讲员就是以平凡的故事情节来抓住听众心理,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故事越平凡,给人的印象越亲切,给人的启发越深刻。
“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踏实进取、热忱奉献的好人,原来中国梦离我们并不远,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他们都是我的榜样。”
“很久没听到这么感人的宣讲了,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深受教育、深受启发!”
“讲得太好了,我们都舍不得溜号儿……”“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当一个个凝结着身边人欢笑和泪水、奋斗和奉献、前行力量和美丽梦想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被宣讲员生动鲜活地呈现,唤起了基层干部群众由衷的笑、感动的泪、振奋的情。以心灵触及心灵,以真善美唤起真善美,百姓宣讲活动由此出发,为全市开启“十三五”征程,建设“四大产业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谱写拼搏奋进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