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东北网双鸭山1月5日讯(政文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回眸眺望,一个个文明创建品牌深入人心,一面面文化旗帜迎风招展……
回眸“十二五”,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不断开创新局面。
回眸“十二五”,“一条主线、一个主题、六个工程”的发展战略清晰镌刻,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激发正能量,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思想道德教育入民心
坚持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用典型模范弘扬价值。
从宏观讲述到群众表达,理论宣传的变革之路清晰可见。涵盖2+8讲堂架构的“双鸭山大讲堂”,将重心转移向群众理论普及;创新理论知识“点单”服务的“理论超市”特色鲜明;中央重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分队,落脚点都在基层一线;“中国梦身边事”百姓宣讲项目,把讲台让给群众,把话筒交给群众,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通过群众表述获得了社会认同;而“双鸭山微理论”微信公众号,更是掀起了干部群众“随身学”理论的新风。
几年来,全市先后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20余人次来双授课,累计开展各类讲堂讲座千余场,受众达10余万人次。《奋斗》杂志等多个省级刊物刊载了我市的先进经验,相关经验多次在全省推广交流。
理论需要讲述,而讲述的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要有来自群众身边的鲜活事迹,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是全市人民崇德向善的引航。
以“精彩人生·典靓四季”项目为基础,全市挖掘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典型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李秀芹、陈书勤,全国“最美消防员”杨伦,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响全国,竖起了双鸭山“好人之城”品牌。他们的事迹在剧中,在书中,在宣讲员的口口相传里,更在群众见贤思齐的行动中……
2015年,“百姓明星”微电影大赛,继续以广大模范事迹为蓝本,创作展播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文化繁荣发展惠民生
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是近年来全市文化综合发展的显著特点。
以“北大荒之都·群众文化之城”文艺分队为龙头,全市以每年近300场次的规模,长期开展“送文艺下基层”、“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活动,带动民间文化氛围浓起来;打造了“舞动双鸭山”、“声动双鸭山”系列文艺竞演品牌,累计参与人数达7万余人,发放奖励资金20余万元,带动群众文化热情涨起来;大力扶持民间“文艺带头人”和民间小院团,长期开展培训工作,在赠送音响设备的基础上,又拿出专项资金5万元对全市优秀民间文艺团队进行评选和奖励,促进基层文化能力强起来;设立“双鸭山文艺精品工程奖”,每届拿出15万元奖励优秀作品,引领文化创作水平高起来。
这几年,来自专业院团和民间队伍的文艺文化工作者屡创佳绩。我市选拔组建的双鸭山战队在全省首届“声动龙江”龙歌争霸赛中夺得全省总冠军和最具人气团队奖;“好山音”合唱团在“共筑中国梦唱响大振兴”——第四届东三省合唱节大赛获得金奖;以全国、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于海河为原型,编创的大型精品龙江剧《农民的儿子》在全省巡演……
文化产业发展初露端倪。《双鸭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出台,“一核、三点、六带”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明确,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四达工艺美术基地、黑龙江东部工艺美术基地、上海文交所“一带一路”(东线)文化金融产权交易综合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在深圳文博会、中俄博览会、龙江文博会上,我市展出的特色文化展品多次获奖,对外成功展示了特色文化产业优势。扩大“双深合作”,我市与深圳市签订了双方互办主题文化展览、互建特色文化产品展销店、设立深圳文博会双鸭山文化单独展厅等文化产业合作协议。
2015年,双鸭山“文化大集”成功举办,连续开展两个多月,有效融合了文化创作、文化演出、文化交易、文化展示多个板块,为市民鉴赏、交流、交易文化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创建文明城市正民风
建设文明城市,必须激发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力,形成全面共建的合力,这是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基本共识。
自“传承文明共建和谐”大型公益宣传项目开始,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地落小,先后打造了公益广告示范一条街,通过展板、横幅、LED、建筑围挡等形式进行平面宣传,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开展立体宣传,使全民共建文明城的思想意识根植于心。以弘扬崇德向善思想为抓手,大力推进各类宣传教育活动。从面向全社会的“学雷锋、与爱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到面向学生群体的争做“五德”好少年项目,从关注生活环境的“关爱三川河流建秀美双鸭山”志愿者行动,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温暖空巢·爱心接力”志愿服务活动,一项项具体举措,一个个暖心故事,渐渐形成从量到质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把做好人、做好事当成一种责任,崇德向善思想在全市悄然成风。
几年来,全市成立双鸭山市志愿服务协会,注册志愿者达8.7万人,陆续荣获全省十佳志愿服务品牌、全省十佳志愿服务队、全省“优秀志愿服务队”、全省“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几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做法三次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15年,《双鸭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规划(2015-2017年)》出台,明确了“一创两建”工作内容,多元资金投入机制、科学管护机制、考核监督机制逐个建立,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社会治安整治、信访案件整治陆续抓实。大力实施“为文明城市添彩助力”志愿服务项目,以广大干部职工和新党员为主体,开展拾垃圾、清尘土活动。
风正一帆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双鸭山转型发展的蓝图,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添彩,总有一种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