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31日讯(记者 安丽)她从光明走向黑暗。她不仅没有被黑暗吞没,反而活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凭着超人的毅力,她教书育人,工作干得比很多正常人更出色,她用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她叫李娜,是宝清二中的心理咨询教师。
折翼天使的坚强
1999年,李娜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同年8月被分配到了宝清二中,开始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参加工作后,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培养下,在前辈师傅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再加上她自己的刻苦努力,李娜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教学成绩突出,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也因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认可。
正当李娜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由于用眼过度,她的重度眼底疾病急剧恶化。那时的她只想以死解脱,但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时候,学校领导、同事和亲友纷纷向她伸出了友爱之手。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不能做社会和家庭的累赘,我必须振作起来,努力做个像张海迪那样勇敢、坚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视力及其微弱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李娜决定攻读心理咨询专业。因为她虽然不能继续在三尺讲台上为心爱的学生们传授知识,但还可以做他们心灵的“清道夫”,继续为他们服务。
2007年,在视力极度微弱的情况下,李娜奔赴佳木斯,自费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在学习期间,她的视力直线下降。课程还没有结束,她就彻底失明了。尽管如此,她却没有半途而废。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要攻读心理学,谈何容易。但李娜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父母的陪伴下,坚持学习。为了复习考试,年迈眼花的父母轮番上阵读书给她听。一个内容不知道要重复念多少次,她才能完全记下来。
在黑暗中听老师讲课,在途中有爸爸牵手,回到家里有妈妈读书,李娜边听边动脑记住。在那段日子里,她像保尔·柯察金那样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次次挑战。经过百倍的努力,2008年在父亲的陪同下,李娜赴内蒙古通辽市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顺利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拿到资格证书的那一刻,李娜百感交集。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可以为更多像自己一样处在困境中的人解除心理上的烦恼和困惑;可以不让别人经历自己所经受的心理折磨与煎熬;可以不让绝望、痛苦、黑暗淹没生活的阳光和美好。
风雨兼程寻“光明”
选择心理咨询专业,使李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阅历丰富了;心胸开阔了;乐观、豁达、自信。她经历了破茧成蝶的痛苦与重生,以新的心态,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后来,她还学会了借助于读屏软件来操作电脑,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走出了对生活绝望的阴霾,使自己的人生步入了一个更开阔的阶段。
2008年9月,为了响应上级的要求,也为了满足学校师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更为了人尽其力,充分发挥李娜的专业特长,宝清二中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专门为她搭建了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平台,由李娜负责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室的开设,为她钻研心理学提供了无尽的动力,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她每学期都定期为师生做心理健康讲座;并通过电话、面谈等形式对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人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在做心理咨询工作的这些年中,李娜运用所学到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不遗余力地帮助许多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解决了心理的困惑,清除了心理的垃圾,让笑容重新绽放在他们的脸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李娜钟爱的诗句。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却从未停止过探索光明的脚步。这就是李娜,怀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怀着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之情,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谱写了一曲延展爱心的感恩之歌!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李娜虽然双目失明,但却依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