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9日讯(记者 刘沫宇)“作为军嫂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仍选择支持丈夫工作,如果没有压力的话,怎么才能把属于我的那半军功章拿回来呢?”采访中,倪桂春笑着对记者说道。看似俏皮的话语,期间又包含着一位军嫂怎样的辛酸与泪水。
37岁的倪桂春是双鸭山市第一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同时也是尖山区人武部后勤科长郭洪军的妻子。作为一名身为教师的军嫂,她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一个女人薄弱的身躯独自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并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军嫂”一词的定义。
被那一身军装吸引
倪桂春和丈夫郭洪军是高中同学,高考时倪桂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齐齐哈尔大学。而郭洪军选择了从军之路,决定在部队里继续进修,最终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军校。一次大学放假的同学聚会上,郭洪军身着军装出现在了倪桂春的面前,“当时我就是被那一身军装吸引了,心里想着就是他了。”倪桂春害羞地告诉记者,从情定开始,身边的很多人都劝过她不要嫁给军人,都说军嫂的日子很辛苦,两口子要长期两地分居,没有依靠,所有的担子都要一个人扛。但是她就是爱着身着绿军装,坦诚、朴实的郭洪军,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同时也放弃了在哈尔滨执教的机会,跟着郭洪军回到了双鸭山。倪桂春凭借其扎实的执教功底和独特的授课方式,很快就被聘用为双鸭山第一中学的教师。
一个人的辛酸孕期
婚后,跟倪桂春心里预想的一样,不到半个月郭洪军就返回了部队,而倪桂春早已做好了两地分居的心理准备,一个人住进了教师宿舍。不久,倪桂春怀孕了,怀孕的喜悦并没有让倪桂春放弃她的学生们,顶着孕期反应坚持给学生们讲课。随着怀孕月的增大,住在教师宿舍有很多不便,郭洪军匆匆返回家中给倪桂春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学校的晚自习下课是在晚上九点,每天晚课后我都一个人挺着个大肚子慢慢走回公寓,回想起来还真的挺心酸的。”倪桂春含泪告诉记者,看别的女人怀孕时想吃什么只要说一声,老公都会买回来,而她嘴馋了,只能下班后自己去吃一点,再默默回到空冷的公寓。倪桂春就这样,一个人默默地坚持到了怀孕8个月,期间只有倪桂春的母亲和婆婆来小住一段时间。
“月份大了我就回到老家待产,我记得生孩子那天是周六,老家的小医院里只有一个值班护士,连医生都没有。我就自己躺在空荡的待产室里,心里害怕极了,多想老公能陪在身边,我还记得孩子生出来之后我体力透支不能走路,还是由我婆婆背着我回的病房。”倪桂春擦干了眼泪,对记者说道,她生产的日子比预产期提前了几天,郭洪军直到预产期那天才赶回家,“他就是这样一个坚守原则的人,定好的事情就是有天大的事都更改不了,我已经习惯了。看一看我们的女儿这么可爱、优秀,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倪桂春破涕为笑。
最委屈的就是女儿
提起女儿,倪桂春满含愧疚,“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给她的关爱实在太少了,有时候我都感觉女儿在我不知不觉间就长大了。”倪桂春告诉记者,前几年孩子小的时候,她正担任班主任并同时带五个班的课,有时候午休的时候累得躺在桌子上都能睡着,晚自习后回到家更是感觉身体不像自己的,而女儿也十分贴心,不吵妈妈休息。
有一次女儿感冒发烧,倪桂春没有时间带女儿去医院,就只能给女儿吃退烧药,可是发烧一直反复。直到倪桂春晚上下班后才带着女儿去医院检查,而女儿因为医治不及时而患上扁桃体腺状体增大,只能通过手术治愈,这件事也成为夫妻二人心中永远的痛楚。当丈夫愧疚地说起时,她只简单了说了一句:“一切都会好的。”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可又有谁能说清楚里面包含着多少情感,多少不易。
“我还记得那次晚上在医院打针,周围都是一家三口,只有我一个人抱着女儿,周围的人忍不住过来询问孩子的爸爸在哪?我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回答说,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倪桂春忍住眼泪告诉记者说,女儿很粘着爸爸,有一次郭洪军回到家还没有坐稳,女儿就拉着郭洪军去跟周围的小朋友炫耀:“看,我的爸爸回来了。”“在我听来,女儿的意思是说‘看,我也有爸爸’。”倪桂春含着眼泪,带着笑容对记者说道。
优秀教师好军嫂
倪桂春对学生的付出丝毫不逊于对自己的孩子,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国教育学会、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先后九次被双鸭山市教育研究院、双鸭山市教育工会、双鸭山教研中心、双鸭山教育局评为“全市师德先进个人”、“全市教育系统三大工程先进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科研骨干”、“局级优秀教师”,被双鸭山市第一中学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四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她的论文三次在国家级、五次在省级、多次在市级发表,2010年被双鸭山妇联、双鸭山军分区政治部评为首届“十佳好军嫂”。
那时,为了支持远在边防的丈夫工作,每逢学校假期,她都会带着女儿去部队小住。为边防的官兵们带去军嫂的祝福,帮助战士们洗衣服、帮助考军校的战士辅导功课。多少个新年都是在部队度过,跟战士们一起包饺子、守岁,深受官兵们的爱戴。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他今年也调回了尖山区工作,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倪桂春开心地告诉记者,虽然丈夫不能每晚都回家,即使回家了也是早出晚归,但是她却感觉踏实了很多,感觉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
“军人的使命我理解,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家里有我,你无须操心。”这是临近采访结束,倪桂春让记者转述给丈夫的,也是一直藏在她心中多年,努力去做好的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