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全市妇联工作新成果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9日讯(记者 杨军 王司东)铿锵玫瑰,巾帼本色。
近年来,市妇联围绕“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积极开展工作,全面实施“巾帼创业、巾帼维权、巾帼关爱、巾帼成才、家庭文明、强基固本”六项行动,组织带领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各条战线“弄潮”,既为转型发展、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又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巾帼不让须眉。如今,全市妇女用实际行动奋力擎起了“半边天”,绚烂之花在双鸭山愈加俏丽。
A
关键词:坚持以妇女所急为基础,做妇女创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构建品牌化工作模式,实施“六兴家奔小康”计划。积极推动妇女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增收致富,创建了种植、养殖、加工等各具特色品牌的市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49个,扶持建立了以妇女为主的巾帼合作组织53个,培育农产品女经纪人41名,辐射带动近2万个家庭实现增收。为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资金服务,近三年累计发放贴息贷款近2亿元,帮助4000余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
构建项目化工作模式,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家庭服务和手工编织业,建立了“巧女工作室”16个,培养手工编织技师56名,扶持12个家政公司加入省龙妹家政联盟,争取省妇联家政服务产业和手工编织扶持项目12个、项目资金39万元。联手市知名企业集星公司打造巾帼龙妹家政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市技师学院教育资源优势和省妇联资金支持,建立了妇女培训学校和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实践基地,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集约化、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工作效果的最佳化。
构建社会化工作模式,情牵贫困妇女儿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破解资源不足的难题,经常性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借资、借力、借台唱戏,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工作平台,重点关注单亲母亲、贫困儿童、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推进扶贫济困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市、县、乡三级妇联干部累计走访妇女群众1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200余件次。为近5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争取并拨发贫困母亲救助金56万元。招募百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牵手,送去温情陪伴。实施“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童,捐建“春蕾书屋”,募集款物折合人民币200余万元。
B
关键词:坚持以党政所需为中心,做推进和谐发展的坚强动力
弘扬文明风尚,提升女性素质。实施“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在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各类妇女先进典型,以身边可见、可感、可学的人生榜样,激励妇女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依托都市女性大讲堂、农家女大讲堂、妇女培训学校等各类培训阵地,扎实推进妇女教育工作。
组建女性素质巡讲团,举办了“魅力女性”专题讲座40余场次。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主题活动,举办“母亲讲堂”系列讲座210场。
传承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慈母、贤妻、孝女、善邻”角色标准大讨论,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母亲”、“好军嫂”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带动更多的妇女在传承文明、树立新风中展现风采,其中宝清县于海河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举办“健身操大赛”、“相约八一·情暖军营”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广大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化奉献意识,引领志愿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妇女维权干部、市神鸭巾帼志愿宣讲团律师、市家庭心理咨询中心的巾帼志愿者共同为社区居民送妇女维权、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等咨询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城乡”建设,实施“百户千村洁净”工程,让巾帼志愿服务融入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
C
关键词:坚持以妇联所能为宗旨,做维护妇女权益的坚强保障
加强源头维权,促进妇女维权工作实效化。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在决策中纳入性别意识,从源头上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促进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加大涉及妇女就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等侵害妇女权益重点问题的解决。
健全维权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化维权新格局。深化维权筑网行动,完善领导班子信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畅通了妇女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着力解决妇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动农村妇女进“两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妇女权益保障工作等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建立市、县两级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和救助站38个、“姐妹港湾”185个。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创新开展矿区家属协管工作,涌现出“平安家庭”示范户860户。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拓展妇女维权工作领域。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要求,创新组织形式,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中做到妇联组织全覆盖,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妇委会42个,在“两新”组织中新建妇女组织14个,在心理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健身文娱活动场所及家政培训学校等各类新型群体中建立妇女组织12个。在415个行政村125个社区全面建立标准化妇女之家。
D
关键词:坚持以提升干部能力为重点,做服务妇女群众的娘家人
提升妇联干部综合能力,增强服务妇女本领。实施“村妇代会主任带头致富”工程,努力把村妇代会主任培养成为科技示范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和市场营销经纪人。有计划、分类分批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妇女进行培训,打造一支群众化、专业化、社会化干部队伍,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培养输送优秀女干部的重要基地,为我市的发展提供女性人才智力储备。
壮大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凝聚精干工作力量。采取选聘县乡妇联兼职副主席,利用公益性岗位配强社区妇女工作队伍等办法,凝聚一大批优秀女性活跃在基层一线。依托中华女子学院,组织县区妇联主席开展岗位培训,促进妇联干部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提升能力。
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妇女工作机制。完善妇联组织与妇女代表、执委委员联系制度,拓宽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工作领域,提高基层工作的社会化水平。依托“妇女之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创建活动,使妇联工作既形式多样又充满活力,增强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力。
一路耕耘一路情,一路奉献一路歌。几年来,市妇联始终坚持把妇女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妇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抓起,成为党和政府最可靠的助手,妇女群众最温暖的贴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