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媒体双鸭山 正文
双鸭山六大领域描绘新发展蓝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12-29 08:37:33

贾艳昕 本报记者 刘晓云

  核心提示

  12月15日,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进入倒计时之际,双鸭山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双鸭山市委关于制定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未来五年决胜全面小康,双鸭山如何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双鸭山如何实践?作为引领双鸭山未来五年发展的靓丽蓝图和行动指南,规划建议提出了对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对这两个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明确和详细的答案。

  本报记者梳理出双鸭山“十三五”规划的几大关键领域:产业、改革、生态、开放、民生、党建,并将这些板块中最具看点内容予以解读。

  产业篇

  围绕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巩固存量,双鸭山提出了全力打造现代煤电化钢产业示范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黑土湿地旅游核心区和对外贸易服务区“四大产业区”发展战略。

  -全力打造现代煤电化钢产业示范区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提升煤炭产能。以绿色高效安全生产和市场机遇为引领,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申报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的契机,以推进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间接液化等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实施为切入,建设全国技术领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神华2×60万千瓦电厂、龙煤双矿分公司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等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依托该市磁铁矿资源、冶金循环产业基础和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境外铁矿资源,加快推进建龙特种钢升级扩能;延伸冶金产业链,进一步扩大钒渣、钢渣、剩余煤气等资源综合利用规模。

  解读:煤、电、钢是双鸭山市传统产业,仍是税收、就业主体。建设这一示范区,主要是按照创新发展的要求和目前市场的变化,以及省委《规划》对煤城转型的部署,结合该市实际确定的。我省支持煤炭接续资源较多的城市加快大型煤矿建设,实施煤炭转化重大项目,建设煤化工基地,推动利用焦化等煤化工产业存量延伸产业链,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双鸭山市各项基础条件符合省委要求,因此,该市以申报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为契机,建设全国技术领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切实可行。

  -全力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

  充分发挥双鸭山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生产技术和服务体系、区位条件等优势,以健康安全为标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畜产品、林下产品、特色水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以饶河东北黑蜂、宝清富硒米、岭东花菇等特色产品,集贤油脂加工、宝清白瓜子大市场等加工贸易基础为依托,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养殖、加工基地建设,发展壮大规模化经营主体,加强“互联网+”应用,构建“种养加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区域竞争中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形成品牌,增强辐射力、吸引力、拉动力,努力使该市成为全国健康安全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聚集区。

  解读:双鸭山市农业虽然是规模效益型农业,但产业链、价值链短,农业的整体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而这种优势全省大部分地市都具备,尽管市场空间存在,但全省各地市、各区域均面临市场选择机会,同质化竞争将会越来越大,甚至是残酷的。如果不主动作为,抢占市场先机,形成产业聚集,最终将在这一轮健康时尚消费中落败,失去机会。因此,该市要按照市场需求,把农业当成产业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机遇,调结构从传统主粮向农林牧经饲渔拓展,以健康、安全为标准,由种的好向卖的好转变,更要由种的好向加工好转变,延长产业链,特别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全力打造黑土湿地旅游核心区

  充分发挥黑土湿地在全国具有唯一独特生态资源优势,以七星河、雁窝岛等湿地为依托,全力推进建设北大荒黑土湿地国家公园申报工作。以北大荒黑土湿地游为主,现代农业观光体验游、历史文化智慧游、对俄异域风光游、“候鸟式”健康养老旅游、季节特色景观游等为辅,将双鸭山建设成国内外最为著名的黑土湿地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该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

  解读:双鸭山市位于三江黑土湿地核心地带,其稀有性和生态价值,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也是旅游产业发展自然生态市场导向集聚、聚焦概念地区,极具开发潜力。为此,该市提出以打造黑土湿地旅游核心区为引领,以申报北大荒黑土湿地国家公园为目标,建设国内外最为著名的黑土湿地旅游目的地,就是通过这一自然生态优势,在利用及保护中开发,让旅游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全力打造对外贸易服务区

  抢抓“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及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该市地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龙江丝路带”建设。大力发展以对俄贸易为主的外向型产业,以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四达中俄国际交易中心等进出口加工贸易园区为依托,以特色作物种植加工为切入,积极拓展与日、韩和欧美等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把双鸭山建成集物流、加工、信息为一体的黑龙江东部对外贸易聚集服务区。

  解读:双鸭山市是“龙江丝路带”重要节点城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扇形口岸群中心,可以利用开放的通道,在我省三江平原区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口岸竞争中形成产业聚集,向俄远东地区、东北亚借力,全面南联北开,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势充分释放该市对外贸易的潜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党建篇

  -全面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统筹推进党政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创新型、企业经营管理、科技教育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解决双鸭山市人才匮乏问题。包括加快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制定完善本地人才激励培养政策,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加强发展环境整治,严厉打击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努力营造全省最优的发展环境。推进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信用等级评估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探索推行诚信“黑名单”制度,形成“守信者得利,失信者受罚”的利益导向。

  改革篇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在不断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推动建立负面清单,不断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的原则,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提供便利方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够取消的全部取消。

  -开展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已经对集中供热热源、矿产资源等公共资源实行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上,将医疗、教育、文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网络资源等全部公共资源纳入市场化配置改革范围,全部采取招投标等市场公开竞争方式进行配置。

  -深化农村、农业改革

  完善“种养加贸”一体化经营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途径和形式,有效盘活土地资产。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大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为区域内工商资本上非煤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拓宽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支持地方煤矿企业转型。加快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加速民营经济发展。

  -创新投融资体制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优化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该市煤电化、“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开放篇

  -加快中俄进出口基地建设

  以农副产品、畜牧业、杂粮、经济作物为重点,对出口加工企业政策支持到位,服务到位,基地建设到位,上下游连接到位,重点打造中俄国际城进出口加工园,形成产业聚集区。

  -构建进出口贸易平台

  加快通关手续办理、贸易结算、物流仓储等快速平台建设。打造好服务区,完善集吃住行、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于一体的生活服务平台。建立饶河互市贸易区,解决阻碍国际贸易的瓶颈。加快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保税区建设,推动四达园区保税区发展,打造“对俄开发开放试验区”,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生态篇

  -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宜业城市

  加大对农业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城镇山体恢复与保护,划定山体红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显山露绿、裸地见绿。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发展空间治理体系。

  -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以农业“三减”及生态保护为前提,促进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强化生产标准和安全检测,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强化湿地生态保护,推动湿地经济发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以林菌、林果、花卉苗木、林业养殖、黑蜂繁殖、北药种植等为重点,发展现代林下经济。

  -执行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制度

  强化电力、钢铁、采矿等用水大户水源管理,充分利用矿井水、地表水逐步替代地下水。实施清洁水流域治理工程、寒葱沟水源污染防治二期工程、安邦河河道治理工程,改善水源和河道水质。充分利用中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

  民生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创新实施扶贫助困行动,推进项目扶贫,因人因地施策,保障城乡低保、低收入、因病致贫等困难群体生活。以饶河县整体脱贫和矿区重点扶贫对象、农村贫困户为脱贫攻坚重点,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读:双鸭山市现有城市贫困人口6.6万、农村贫困人口3.3万、矿区贫困人口2.5万,为此,规划建议提出,要实现各类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将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争取分期分批、提前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并对脱贫人口建立长期、稳定、持续的造血机制,确保脱贫人口有接续支撑,防止脱贫后再返贫。坚决杜绝救济脱贫,不养懒人。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全市棚户区和现有危房改造,让百姓居有定所。解决现有住宅功能不全问题,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和配套建设。

  解读: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市还有10万余套各类棚户区及危楼改造任务。与“十二五”相比,剩下的大多涉及低收入群体,地处偏远、居住分散,都是完成难度较大的“硬骨头”。但不管有多难,双鸭山都必须在“十三五”期间全部完成这10万余套棚户区改造任务。

  原文:http://epaper.hljnews.cn/hljrb/20151229/168656.html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