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头部汇聚视觉、听觉、嗅觉等人体重要器官,也是影响人体形象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口”,因此,做好头部保养工作非常重要。
鸣天鼓 鸣天鼓是一种古老的养生保健功法。《修真十书》曰:“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故鸣天鼓对由肾虚引起的头晕、耳鸣、耳聋等症状有防治作用。具体做法如下:两手掌心捂住耳朵,两手手指对称横按在两侧后枕部;掌心与耳孔相对,两手指尖相对;食指各压在同侧中指上,食指迅速滑下,用力叩击枕骨,连续叩击40至60下;每天2至3次。
熨目 隋代医家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注:“三行”指熨目三次;“以指抑目”指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睛周围)熨目之所以能缓解眼睛疲劳,使双眼变得明亮,关键是予眼眶周围的攒竹、承泣、鱼腰、丝竹空等穴位以温热刺激。具体做法如下:双手搓热,尽快放于双眼上,拭摩两眼;当感觉双手略凉时,再搓热,续熨;重复5至10次;每天2至3次。
扣齿 清代尤乘《寿世青编》曰:“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每次叩击三十六数。”此法不仅可促进口腔局部气血之运行,且可刺激局部经络,起到坚固牙齿、延缓牙齿脱落等作用。具体做法如下:有节奏地叩击上下牙齿,一般先扣两侧臼牙,然后扣门牙,力度应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笔者认为,扣齿次数不应拘泥于36下,若增加到100至200下,每天1至2次,则更有助于固牙。
摩鼻 《登真隐诀》曰:“鼻亦欲按其左右,唯令无数,令人气平,所谓灌溉中岳。(注:“中岳”即鼻部)”经常摩鼻,有助于预防感冒,防治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鼻部疾病。具体做法如下:用食指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摩动20至30次,再以食指按压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至20下,每天2至3次。用力适中,莫损伤皮肤,鼻部有出血、疖肿、皮肤病时,不宜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