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空间均衡的理念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6个原则
坚持正确改革方向
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
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
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
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
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8项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清晰”产权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按照“主体功能”开发、保护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扩围”,从耕地、水拓展到其他各类自然空间和各类自然资源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资源“有价”,使用者必须付费,所有者必须收费
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共治”,政府、市场、个人、社会来共同参与
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市场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履责”
总体目标
到2020年,构筑起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解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员、联络员杨伟民:生态环境领域的改革,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改革总体上是滞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缺乏顶层设计。现在生态的系统性、资源的稀缺性加上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经迫使我们不能够仅仅靠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把生态文明体制这个大厦的四梁八柱立起来。八大制度,实际上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方面的四梁八柱,有了四梁八柱,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可以在这上面添砖加瓦,盖完这个大厦。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齐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是全年逐渐展开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的重要一章,将为加快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做出了一系列探索,填补了基础性制度的许多空白。比如,通过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可以理顺各个主体责权的关系、调动各个主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比如,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有助于解决空间性规划存在的重叠冲突、“九龙治水”、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内蒙古自治区主委董恒宇:方案中的举措和任务不仅折射了国家对于生态文明认识的新高度,也体现了对于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利用的理解。其中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等表明我国迈入绿色发展新政,代表着我们逐渐在承认生态系统具有存在的“内在规定性”,而不仅仅是人类的附属品。自然资源具有公共性质,为全人类所有,为代代人承继。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应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原标题:“6+6+8”构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