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媒体双鸭山 正文
双鸭山市岭东区碧水蓝天筑新梦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8-20 10:45:36

  黑龙江经济报8月20日讯(杨军 鹿江 本报记者 王鑫彪)为贯彻落实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山水生态城市的精神,岭东区在产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减的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采取“五四三”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民风淳朴的“美丽岭东”。

  “五位一体”: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城区建设与城乡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地质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实施文明素养提升工程。

  “四轮驱动:结合沉陷区、棚户区改造,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结合城乡环境整治,结合文明城区建设。

  “三头并重”:着力打造富有格调、洁净优美的城乡风貌,着力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生态目标,着力形成文明知礼、淳朴和谐的人文环境。

  为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岭东区根据区情实际,全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工程、地质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以及城区建设与城乡环境整治工程。

  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在规划区域内,宜树则植、宜花则种、宜草则栽。围绕城区周边林地“天窗”、矿山地质修复区域、沉陷区棚户区拆迁后闲置的地块、休闲生态农业观光带适宜植树的土地进行植树造林,在合适位置营造赏花林,力争城区周边裸露地面实现绿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建小区、广场、旅游景区和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工作;在全区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花园式校园、花园式小区绿化美化活动,按照乔、灌、草立体搭配,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原则要求,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提高美感;以主干道、安邦河沿岸和主要旅游线路为基线,打造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绿色长廊。充分发挥“湖城相映、城水相依”的地理优势,释放“两湖”、“两河”对城区的美化效应。坚持“谁绿化、谁管护”的原则,认真做好绿化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结合实际,适度建设亮化工程。

  完成沉陷区治理全部建设计划,新建住宅楼67.5万㎡,安置居民8000户;完成棚户区17.9万㎡在建住宅工程建设,新增15.8万㎡住宅工程确保开工,安置居民3500户;完善新建小区配套功能。坚持建管并重,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整治和规范广告、牌匾,清理私搭滥建、乱摆乱堆、乱贴乱画,开展建筑工地及公路、铁路沿线两侧环境治理,保持市容市貌整洁美观,城区秩序井然有序;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适时启动城中村改造。加大环卫设备设施投入力度,建设北山、中山、双桦三个垃圾中转站,在东矿路人员密集地段和东湖、博爱园等新建小区统一设置果皮箱、垃圾箱;完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保证城区日常保洁无死角,新城区垃圾日产日清;在农村设置垃圾箱,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

  以矿山环境整治为重点,完成地形地貌景观治理,恢复植被,废弃土地实现复垦利用;完成安邦河、定国山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重点片区、企业和工程污染的监督与治理;加大对羊鼻山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寒葱沟、定国山水源地,安邦河、马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推进城区周边生态改善工作,通过植树造林,防治污染,恢复自然生态,再现“林中听鸟鸣、小河见鱼虾”的景观与情趣。

  将传统生态农业向现代特色休闲观光农业转变,果园变公园,田园变景点,农居变成“农家乐”。规划建设好青山向日葵观赏种植园、北冰红葡萄种植基地、东沟大樱桃采摘园、建龙农业园区项目;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中双农业果蔬生产加工基地和中国(东北)花菇生产基地项目为牵动,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继续培养地方特优农产品品牌,提高岭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依托人文与自然禀赋,科学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完成南湖水上乐园三期、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改扩建、羊鼻山次生林保护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地热温泉度假项目开发,开辟森林氧吧、徒步穿越、山体攀爬、休闲养生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推进鸭嘴溪至七星峰旅游线路建设,整合区内区外旅游资源,打造岭东黄金旅游线路;加快景区宾馆、旅游交通、文化娱乐、疗养等功能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木雕、根雕工艺品、红宝石制品等代表岭东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岭东区委、区政府把“美丽岭东”建设作为全区中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参与“美丽岭东”建设的良好氛围。

  原文:http://www.hljjjb.com/SimpleShow.aspx?id=8774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