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我市抓示范 树样板推进中心村镇建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7-23 10:58:01

  东北网双鸭山7月23日讯(记者 董力刚)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中心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以“农业抓示范”为总抓手,以12个样板村为建设重点,明思路,早规划,强措施,全方位抓好中心村建设,引领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为确保农业抓示范工作稳步推进,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做到领导再加强、资源再整合、力量再集中,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健全了领导机构,统筹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指导。各县区也成立了样板村工作小组,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市、县样板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加强对样板村项目实施情况及发挥示范带作用的追踪管理,抓好督促检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样板村创建纳入对各乡镇、村的年度目标考核,巩固创建成果,完善创建内容,不断提升样板村的创建水平。全市把包扶工作与“农业抓示范”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明确包扶单位的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和单位深入包扶村,按要求开展各项包扶工作,确保包扶工作取得实效。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进一步明晰思路,突出创建重点,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加强对样板村产业发展的研究,力求在重点项目、重点产业上有所突破,各样板村力争在创特色、出亮点、见成效上狠下功夫,切实为全市树立不同类型的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典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和可复制的要求,全市选择现实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极具代表性的每县2个、每区1个样板村和每县1-2个功能完善的中心乡镇建设,打造“红旗”,努力发挥建一村带一方、兴一业富一方、树一户活一方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使各类示范点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领跑者、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农民增收的助力器。对现有各村发展规划重新梳理和修订,各县区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梯次推进,整体提高。突出因地制宜,突出示范作用,突出可操作性。市委确定的12个样板村建设,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实际,坚持标准,抓出特色,抓出亮点,抓出效果,各样板村在创特色、出亮点、见成效上狠下功夫,切实为全市树立不同类型的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典型,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样板村建设工作要求高,资金需求量大,保障资金投入是样板村建设得以推进的基本条件。对此,我市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对样板村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左右引导资金,由市样板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按照多干多投、少干少投、不干不投的原则落实到位。各县、区财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将样板村建设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样板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整合水利、农机、农业、畜牧、交通等涉农项目,集中投放到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确保每个样板村整合项目投入200万元以上。市、县两级样板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保证重点项目资金向市级样板村倾斜。新农村帮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物资、资金等各类资源也集中向样板村倾斜,加快样板村整体推进。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制度等,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样板村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扎实艰苦的努力。通过实施农民普训工程、农村科技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乡村干部培训工程,对农民、乡村干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结合实施“三培养”工程,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通过巡回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围绕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全市通过开展“三下乡”、科技大集等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赞助、捐款、合作等形式投入新农村建设,确保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