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宝山区星旺小学 苗英瑛
一位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童,用生命托起生命,她就是吴菊萍,中国的最美妈妈;一位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了一车的乘客,一分29秒,如此短暂的时间,在这个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却是惊人的力量,一分29秒,24条生命得以挽救,而他,45岁,在那一刹那变成了永恒。他就是最美司机—吴斌。一次次的感动,让我们明白,城市的美丽不仅仅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人身上彰显。仔细想想,是什么能让吴菊萍感动中国?是什么能让整座城市为他送行?就是因为,他们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更应该明白,核心价值观离我们并不遥远。
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诉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乃至个体的前进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和任何价值观念一样,它根植于社会实践,贯穿于现实生活之中,真真切切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有这样一位党员,他用默默奉献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感动的答卷。虽然他没有多么豪迈的誓言,也没有多么惊人的壮举。可他视党和人民事业为生命,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他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一部龙江儿女的精神史诗。
他出生于1962年8月,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评为双鸭山市劳动模范、“十佳公仆”、农村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6日,因坚持工作致阑尾炎病情恶化,引发败血症,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1岁.他就是党的好干部、农民的好儿子——于海河。
郑板桥有首诗这样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精神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一件件的事,激荡起一股感人的暖流,拨动着我们心灵深处的弦,我切身体会到区委区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是在一个孩子身上:
他叫钟健,是我班的一名男孩。今年10岁的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自己穿衣叠被,自己洗漱做饭。不仅如此,他照顾瘫痪在床的妈妈已经四年了,为妈妈接屎接尿、穿衣梳头、洗脸洗脚、做饭喂饭。他才只有10岁却要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妈妈的全部,撑起一个家的全部。
一次家访,他妈妈对我说:“苗老师,我都觉得对不起孩子,这么点儿小孩,天天给我接屎接尿。如果他爸爸还活着孩子也不用受这份罪。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孩子的拖累,不如死了算了。”可孩子却说:“妈妈,我不要你死,我要你活着,只要你活着我就经管你,只要你活着我就有个家。”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真诚的表达,“妈妈,你活着”就是孩子唯一的希望。曾经,我问他:“钟健,你哭过吗?”他说:“每次妈妈发脾气摔碗的时候我才哭,我不想让她生气,我想她快点好起来,我想她陪我去公园,我想她每天接我送我。可是,妈妈病的最严重的时候,大夫说妈妈活不了多久,我不相信,我相信妈妈会好起来的,妈妈一定会好起来的。老师,你说对吗?”我一把搂住孩子,对他说:“妈妈会好起来的,妈妈那么爱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孩子是不幸的,他小小的年岁却要承担家庭的重担,经历生活的磨难。可他又是幸运的,他刚一入学,学校了解了孩子情况后就为他申报区级贫困学生,每学期他都能得到区政府的帮扶和照顾。区政法委书记栾伟江同志在听说孩子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钟健家,夸奖孩子的懂事、孝顺、自强自立,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询问妈妈的病情,询问生活上的困难,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都给这对母子最大的帮助。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和必备教材,并举行了手拉手活动,倡议全校教职员工从各个方面帮助孩子。今年3月11日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组来到了钟健家,专门为孩子做了一期“最美家庭”的专访,并为孩子妈妈带来了为期三个月价值5万元的药物。就在5月份我们新闻中心的记者带着摄像机来到了钟健身边,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男孩坚强而忙碌的身影。我相信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我们被孩子对妈妈的孝心而感动、被领导们的关怀备至而感动、被社会涌现出的正能量而感动。看似是一个孩子在独立支撑一个家,实际上他的背后有无数双手在帮助孩子,帮他和妈妈撑起这个家。从政府到学校,从集体到个人,从感动到关爱,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行动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孩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当你看到这一切,再联系24字箴言,你还会觉得核心价值观离我们遥远吗?它切切实实地就在我们身边。
在五星红旗下成长的我,读懂了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襟怀,读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忠诚,更读懂了先进共产党员把如山似海的爱国深情投入平凡工作中的伟大。我们应该让生命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闪光,让满腔的爱国之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流动。习近平书记对党员提出要懂得照镜子是富含哲理的,古人照“镜”修身,往往是个人的洁身自好。今天我们教师照镜子,则是为了饰面和修心、使教师做到内秀与外修的合一、使教师找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更可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教师首先是律己,然后才是育人。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尽一切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对不同学生以不同的鼓励,只有师爱才能凝聚学生的心,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从自己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24字箴言”的要求。只有热爱,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使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也许注定了我们的平凡,但我们要认识到,平凡并不代表平庸。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誉为蜡烛,我们内心中更应明白,即使是春蚕,也要吐尽最后一口丝,如果是蜡烛,也要发出最后一点热,这样,平凡的事业将变得伟大而有意义,因为,我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暴雨洗礼更见青山巍峨,偏远地区的教育成绩还得由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去创造,今天,我们被他人感动着,通过价值的体现,他日,我们必定会感动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