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几花欲老几花新 李金锋家有块“试验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6-29 11:36:06

  东北网双鸭山6月29日讯(记者 董升举 徐红 董力刚 韩庆权)6月12日,阳光明媚,道路两侧绿意盎然。走基层记者一行来到宝清县夹信子镇三道河村村委会主任李金锋的家中,本来只想采访他家种植的特色蔬菜——黄花菜。没承想,进入他家的后园子,我们却被这里五花八门的果蔬作物所吸引,一些品种我们甚至未见过,这里不仅让人联想到网络上曾经风靡一时的“开心农场”。我们决定扩大采访面,全面探访一下李村长家的后园子。

  进入后园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金黄色的喜人景象,无数朵娇滴滴的漏斗形状的黄花迎风摇曳,让人顿时眼前一亮。“这就是我种的黄花菜,今年又喜获丰收了。因为今年天冷,所以花期推后了10多天,你们要是再晚来两天,就看不到黄花菜了。”李金锋指着其中的一块黄花菜说道,“黄花菜是中国名菜,兼食用与欣赏的双重效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过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所以吃时应用沸水焯一下,以免中毒。”

  今年47岁的李金锋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谈,但是一聊起农业,特别是他家的这片园子,顿时打开了话匣子。据李金锋介绍,整个大院约有2000平方米,除去房屋等建筑物,他把剩余的1500多平方米都开辟成菜园子。除了忙活村里的工作,李金锋的闲暇精力都投在这个园子里了。不管走到哪里,如果听闻或看到营养、药用价值高或经济效益可观的果蔬品种,他总想弄回家亲自试种。

  黄花菜就是2010年李金锋从山上移植回来的,在他的悉心呵护下,几年来迅速从几棵发展到如今的数百棵,种植面积也是逐年在扩大。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家也都种起了黄花菜。

  在两块黄花菜地的中间,有几排葡萄架,此时葡萄已绽出手掌大小的绿叶并结出串串嫩果。“我种植的主要是贝达、含香蜜等5个品种,大约有200多棵,因为果实丰厚,每年能产1吨多葡萄,看今年的长势,至少能产1.5吨葡萄。这些葡萄主要是拿来酿酒用的,每年‘十一’前后,葡萄特甜且水分少,1斤葡萄大约能纯酿7两葡萄酒。为了酿酒,我还专门在园子中间挖了一个大酒窖。”李金锋边说边用手指向一个酒窖。

  酒窖旁边是一座近300平方米的大棚,进入大棚,湿润而温暖,种有水萝卜、辣椒、土豆、香菜、生菜、菠菜等等,棚内一片嫩绿,惹人喜爱。李金锋告诉记者,大棚蔬菜生长周期快,不但比室外蔬菜提前一个月长成,而且有的蔬菜一年可以种两茬,正好补充蔬菜自给的断档。

  走出大棚,李金锋带记者来到了一块榛子林,这里有30余棵2米多高的美国大榛子树。“听闻榛子的营养价值高,7年前我特地去佳木斯汤原购买了美国大榛子树苗,这种树苗产自辽宁,平均寿命50年,结果期44年。”李金锋说,“刚买回来时也不知道怎么伺候,因为方法不得当也死了很多株树苗。后来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一点一点摸索到了大榛子的成长规律,收获的果实也是越来越多,前年就长了4个榛子,去年收了两三斤榛子,今年预计能收获二三十斤吧。”为了方便采摘,李进锋还特意把榛子树高度修剪到2米多。而且还利用榛子树下的空地,种了些婆婆丁、茼蒿等。

  除了以上蔬果作物,园子里还栽种了洋葱、粘苞米、草莓、李子树、沙果树、樱桃树、花生等等。因为三道河村土地是富硒地,施用的都是国家补贴的富硒肥,而在含硒的土壤环境中出产的农产品或是农作物在使用富硒叶面肥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的农产品叫做富硒农产品,人们食用后能够补硒、有利身体健康。所以,李金锋常常自豪的说:“我家的果蔬可是富硒的哦”。

  如今,这个大园子被李金锋打理得井井有序,每到收获的季节,看到满园子的丰硕果实,李金锋就觉得特别有获得感。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李金锋所付出的努力与辛苦:为了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让作物生长的更好,李金锋硬是学会了用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网查资料,并且购买大量关于农业方面的书来学习,差不多一周要读1~2本书;为了让种植的蔬果作物绿色、健康,他坚持购买羊粪做肥料……久而久之,李金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农业经”,他经常把一些积累的农业经验发在QQ空间供大家分享,村民有不懂的都愿和他交流。

  李金锋告诉记者,自家园子种的这些蔬果作物不是为了卖钱。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更注重生活质量,在吃的方面村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且要吃的有营养、促健康、保安全,自家地里种出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蔬果作物,既方便又经济,吃的也放心。另一方面,作为村里连任三届的村委会主任,李金锋希望从过去盲目追求产量的怪圈里走出来,利用好科技新成果,在自家园子里先试种一些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符合市场需求的蔬果品种,然后通过实践摸索,试验成功后,不计报酬地传授给有需要的村民,为村民服好务,帮助村民提高生活质量。

  “种地最大的快乐就是农民得到了实惠,所以要种就种绿色果蔬作物。”这句话由李金锋嘴里说出来,带着一种质朴的情感,不但体现着他作为一名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着他作为一名村干部对村民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李金锋希望跟随着自己的心,继续在自己的“试验田”上孕育出更多的丰硕成果,实实在在的帮助村民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