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双鸭山林业局大叶沟经营所系列报道之一
东北网双鸭山6月29日讯(陈剑侠 记者 董升举 董力刚 张涵)汽车刚才还在热闹的城镇里穿梭,转眼间,清新的空气、墨绿的树盖和斑驳的树影就把记者带入了一片树的海洋——双鸭山林业局大叶沟经营所到了。
等候在大昌道口的经营所领导,见到我们互致寒暄后,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随着人们对天然绿色健康食品的愈加重视,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已成为现如今林区职工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过去,大叶沟经营所曾经是双鸭山林业局的主伐林场,全面停伐后,大叶沟人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用勤劳的双手在发展特色小产业上做大文章。通过实施能人带动战略,不断增强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了一条一场多品、绿色特色产业发展致富路,使小产业搭起了群众致富的大舞台,形成家家做买卖、户户搞经营、人人会赚钱。
说到大叶沟经营所职工家庭经济项目,所长位照民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大叶沟现有住户330户,860人,其中,退休职工256人,土地面积仅有6767亩。现有种植养殖户121户,其中,黑木耳种植户45户、林下参种植户7户、林下管护松茸户2户、五味子栽植1户。养笨猪28户、养牛4户、养羊3户、养蜂12户、养林蛙5户、养山猪4户。
在大叶沟经营所,我们走进职工家中,到处都能看到猪、牛、羊、鸡、鸭、鹅、蜂等特色养殖,虽然没形成规模,但家家都有小产业。这家养30只鸡、90箱蜂、10头牛,那家养10只鸭、15只羊、10头猪。同时还搞点土地种植。就这样,家家户户不闲着,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木耳栽培,打造品牌。今年46岁的职工刘世德,仅木耳种植就坚持了16年。每年,所里外购木耳段,他都帮助跑运输,跟着装运卸车,用行动带领大家种植木耳段,今年全所木耳栽培已达到15万段。今年,他自己又种植了6千段木耳。由于他的信誉度高,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客源,客户都主动找他买木耳。大叶沟最好的秋耳每斤能卖150元,春耳卖120元,伏耳也能卖70元。木耳栽植这项产业经大叶沟职工的积极探索和科学栽培,已经形成品牌,被市民所喜爱。如今,在双鸭山市,提到大叶沟的木耳,市民们都知道。
管护经营,林下淘宝。林下参种植是大叶沟的特色产业。职工罗凤全早在八年前开始种植林下参。林下参适合山参生长的自然环境要求,必须是天然环境,不用农药,小苗生长需要人工管理。在林下种植,生长环境条件要求高,树林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罗凤全现有的30亩地,参的生长年限有的都达到了8年,参生长的年限越长品位越高,在市场上价格越好。在大叶沟种植林下参的有三户,种参效益可观,尽管非常辛苦,但今年又有四户职工申请了林下参种植。
职工叶凤兰是大叶沟所五味子唯一的栽植户,她承包的一个林班100多晌。在管护区内,她将天然苗移植到管护区经营,管护区还有天然五味子。五味子销售与市场行情有关,好的时候最高1斤能卖200元。但这几年市场行情不好,最低时只卖10元。最好时收入达3万元。除此之外,还有林下林蛙养殖5户、林下管护松茸蘑等林下经济项目。
采集业发展,让大叶沟的职工受益更多。他们采用承包山号的办法,通过采集增加收入。三年一丰收,丰收年一般的采集户收入高达3万元,去年有3户,采集收入达10万元。
绿色种植,适时调整。在种植业发展上,大叶沟经营所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力争土地效益最大化。去年由于大豆市场销售不畅,价格低,有的职工黄豆还没有卖出,因此,今年主要以种植玉米和白瓜为主,以充分利用好仅有土地,创造更大的效益。
特色养殖,遍地开花。小而特,小而精,是大叶沟所有家庭经济的特点之一。在大叶沟,笨猪养殖28户,最少养殖笨猪3头,多的达80头猪。职工钟子明养猪已经十多年了,一直坚持着,每年出栏10头。养牛4户49头,多的20多头,少的2头。养羊3户,存栏280只。大叶沟养蜂12户,共700多箱。多的90箱,少的5箱,就是利用自己家房前屋后的园子里,或在山边饲养,分散不集中。
为了让全所职工富裕起来,带动更多的职工致富,今年,所党政班子成员在为职工提供信息、技术、资金、争取政策等支持的同时,带头发展家庭经济。书记张跃贵栽培2000段木耳,副所长何中山带头饲养山猪。
大叶沟经营所在发展家庭经济中,能够紧紧抓住季节性强、周期性短、人们受青睐、市场销售好、收益快的产业,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也正是这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职工都能干、技术要求不高的一个个小产业,做足了大叶沟经营所发展家庭经济致富的大文章。2014年,职工的人均收入达2.2万元。
离开了大叶沟经营所,大叶沟经营所职工群众那种勤劳致富、不畏艰辛、务实创新的精神令我们感动。笔者相信勤劳的大叶沟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征程中会以勤劳的大叶沟、品牌的大叶沟、富裕的大叶沟的新形象,展示新风采,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