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2015产业项目提升年 正文
关于双鸭山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6-01 09:55:30

双鸭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1月16日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工作总基调,多措并举,迎难而上,奋发作为,有力地克服了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收到了整体经济下行趋势逐步放缓、民生保障“只增不减”的成效。

  (一)经济总体下行趋缓。面对支柱产业市场持续低迷、主导产品量价齐降、融资瓶颈凸显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力度,实施多项扶持措施,经济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60亿元,同比下降11%左右,较上半年降幅收窄8.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5亿元,同比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0亿元,同比下降6.5%。

  (二)农业生产形势良好。预计全市农村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5.4%;全市粮食产量实现55.7亿斤,同比增长7.1%,实现“十一连增”;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突破1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7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

  (三)产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受经济下行,投资规模大幅缩减影响,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同比下降66%。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的关键环节扭住不放。市重点推进的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复工67个,完成投资63.1亿元。其中,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开复工9个,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8.48亿元,投资完成率100.2%。建龙LNG、松江国际购物大厦、天兴粮食收储物流等19个项目建成竣工。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等41个项目开工建设;龙煤天泰10万吨芳烃等26个项目加快建设;龙泰60万吨煤制烯烃等6个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工业经济努力保持运行。受经济下行冲击影响,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亿元,同比下降49%。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应对不利因素影响,广开市场,降本增效,加大筹资融资力度,努力保持生产经营稳定。双矿集团实现产量1108万吨,上缴税金4.6亿元;建龙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1亿元,利税2.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新时代逆势上扬,实现产量111.7万吨,销售收入3.8亿元,利税1.1亿元。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预计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5%。

  (五)消费、进出口、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市场消费平稳,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9.7亿元,同比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增长0.8 %。进出口持续扩大,预计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13亿美元,同比增长8%。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9800元,同比增长5%。

  (六)财政强化争资筹资。受主体税源锐减影响,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5亿元,同比下降36.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3.5亿元,同比增长0.6%。财政收入质量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8.9%。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5%和21.9%。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全力向上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74.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6亿元,有效保障了民生事业发展。

  (七)民生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煤矿棚改工程建成住宅5342套,回迁2798户;城市棚改工程新建住宅1190套,竣工480套;分配廉租住房50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830万元。市政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安邦河下游治理工程,滨水北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铁西路、东环路以及卧虹桥、东福桥扩宽改造等21项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投入资金3710万元,设置垃圾投放点2017个,新建标准化排水边沟28.8万延长米,新增绿化面积1.1万亩,村屯绿化率达到100%;“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投入资金8742万元,完成泥草房改造、村内路和自来水管线改建等项目30多个。统筹城乡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4.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9万人,实现劳动收入9亿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由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440元,农村居民由每人每年2280元提高到2700元。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350元提高到390元,重特大疾病报销种类由14种增加到22种。

  过去的一年,我们采取了加大产销对接、援企稳岗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效落实了一些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实事要事,但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客观条件制约,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明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经济发展环境更趋严峻;重点行业生产困难重重,工业经济下行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明显成效,转型发展仍需大力推进;财政保障难度加大,地方债等刚性支出增加,保运行、保民生、保稳定压力巨大。

  二、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依法治国的启动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基础在煤炭、潜力在粮食、发展在电化、提升在贸易、增长在钢铁”经济发展思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推进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依法治市为保障,全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强化风险防控,努力改善民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初步确定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7%以上;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7%。

  三、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狠抓产业项目提升,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深入开展“2015产业项目提升年”活动,以开发建设质量效益型产业项目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煤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煤电化、对俄贸易、绿色食品、冶金循环项目开发建设,全力抓实抓好“准备之冬”、“开工之春”、“建设之夏”、“竣工之秋”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工作,确保全市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双百”(新谋划储备100个、开复工建设100个)目标完成。重点推进建龙160万吨干熄焦和65MW高温超高压发电、新时代水泥80万吨工业废渣和余热综合利用、东荣三矿扩建、恒大有机大豆油扩能等项目开工;神华国能2×600MW电厂、集贤吴越科技园玉米肽、三聚华本煤化工、华本20万吨费托油、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升级改造、广汇三江汽车城等项目加快建设;龙煤天泰10万吨煤制芳烃、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友谊宝盟粮食深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建龙300万吨钢铁扩能、鸿森1000万吨褐煤热解提质、双锅移动式秸秆成粒生产线等项目前期,确保龙泰60万吨煤制烯烃、双矿2×350MW低热值煤电厂等项目完成核准。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农村工作新突破。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紧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着力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建设同三、依饶公路沿线300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设施水平,新建水稻育秧大棚小区54个,小型智能程控催芽车间5个。壮大绿特色产业,精心培育知名品牌,四县分别打造1个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高科技绿色食品工业园区,重点扶持恒大等绿色龙头企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独具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全市新建500亩以上家庭农场5个、万亩农民合作社1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30万亩,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到180万亩。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大做强三产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俄贸易是提升我市第三产业的重点,必须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双鸭山中俄国际城”为总载体,推进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建设,加快国际物流、进出口加工配套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推动对俄贸易战略全面升级。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促进商贸物流业集群发展,重点推进欧蓓莎小商品交易中心、联丰城市综合体、宝清新农大市场建成运营。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深度整合,依托青山、七星峰、珍宝岛等一批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对俄和域内旅游层次提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入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发展规模较大、功能配套、“医养”结合、绿色生态的养老服务业项目,积极引导养老地产健康发展,释放相关行业消费潜力,实现投资倍增效应。

  (四)积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推动工业升级发展。工业企业在全力保运行基础上,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优存量,推动工业经济持续优化升级。继续开展好首台(套)产品的认定和扶持工作,以“龙江企业院校行”活动为载体,促进双矿集团、东方墙材、黑龙双锅、建龙钢铁和宏达生物等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支持企业内部挖潜,提质降耗,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循环燃烧、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煤等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力度,发挥建龙钢铁和新时代水泥典型引路作用,加快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促进落后产能企业转型升级。以建龙、黑龙双锅、新时代水泥等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为基础,深入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等级评估,提高企业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快园区建设,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切实抓好园区规划,年内完成市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坚持稳量提质、特色发展,支持各类园区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四个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和四个区中小企业园建设,力争将友谊县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园区。大力推进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确保年内市开发区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各县绿色食品产业园开复工项目5个,各区中小企业园开复工项目3个。同时,加快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域实现功能配套,切实把园区打造成要素集聚、功能完善的产业基地,为项目落地和配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六)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方针,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3.9万人。稳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人均筹资标准由390元提高到450元;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对优秀医务人员的引进力度,切实提高医疗水平。积极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建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为全市经济建设提供优秀人才储备。积极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以“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基层文化服务年”活动。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煤矿棚改竣工住宅6000套,城市棚改开竣工住宅500套,力争南市区棚改工程完工。继续推进时代新城建设。统筹推进“三供三治”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提高对突发因素的监控和处置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各位代表,201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凝神聚力、奋发进取,为我市在新常态下实现城市转型、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不懈努力!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