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美丽城市 正文
村美民富幸福来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5-28 13:48:20

——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写实

  东北网双鸭山5月22日讯(记者 杨军)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首先要从广大农民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题记

  引子

  群众的幸福感最直观的体现在哪?在人居环境的整洁干净。

  农村环境卫生怎么搞?住行条件怎样改善?垃圾怎么处理?饮水怎样净化?

  从解决农民最关注、最盼望的热点、焦点问题出发,滚动实施新农村“三项重点工程”,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双鸭山用自己的一套科学务实模式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几年来,我市各级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达56.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累计达到7000多个;两批97个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示范村全部达到省级验收标准,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整村搬迁新建9个;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建设农村连锁超市1300多家;农家书屋389个;建设农村医疗服务站410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9.8%;通讯网络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2%以上。

  新建和改造村级活动室182个,普及率达到100%;建设通村公路1667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32处,实现基本农村饮水安全;完成村屯绿化2.3万亩,村屯“四旁”绿化率达到100%;累计投资35亿元,改造泥草房51200户。

  走上了畅通路、远离了泥草房、喝上了纯净水、有了宽敞的文体活动场所,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今天的双鸭山,那真是村美民富幸福来。

  A突出重点送实惠

  近年来,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农村环境卫生仍存在着“脏、乱、差”现象。

  双鸭山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44%的行政村没有活动场所,有6万多户泥草房,大部分村屯没有硬化通村公路。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以改善农村面貌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以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为原则,从切实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新农村“三项重点工程”建设是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重大决策。从2008年开始实施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村级活动室建设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到2009年以来分别添加入农村安全饮水、村屯绿化、小城镇建设、农民增收计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民整体素质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按照年年都有新内容、年年都有新进展,年年都有新收获,完成一项补充一项的目标要求,我市的“三项重点工程”从一个个农村民生项目入手,渐次推进,每年都向农民送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B “四个坚持”提档次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我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抓好实施,努力把“三项重点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样板工程。

  坚持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先交通沿线后纵深发展、先城郊后边远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了三项工程总体方案与规划。村级活动室一年完成182个行政村活动室建设,使全市行政村活动室拥有率达到100%;公路建设两年时间完成1667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实现行政村公路村村通;根据村屯经济基础、农民意愿、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适合整村改造的就整村推进,适合异地搬迁的异地搬迁,适合建集资楼的建集资楼,适合分步改造的就分步改造,泥草房改造基本做到了新住房、新能源、新环境;用一年时间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使农民喝上了纯净水;用两年时间完成村屯绿化,使村屯“四旁”绿化率达到100%。

  坚持质量标准。按照30年不落后的建设标准打造三项工程,所有通村硬化路面宽度都在3.5米以上,有需要、有条件的达到6米,并建立了质量管理和监督保证体系;新建的182个村级活动室都在12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400平方米,全部配套建设了文化休闲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和运动场。

  坚持典型示范。发挥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以点带面、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两批97个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全部达到省级验收标准,率先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C 筹措资金解难题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大瓶颈。

  对此,我市积极开拓思路,广开渠道多方筹措整治资金,千方百计破解这一难题。

  财政投一块。采取各级财政全额投入的办法,出资1697万元完成了182个行政村活动室建设;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市级财政安排资金对各县区进行奖励和扶持。激励各乡镇、村根据各自财力积极为试点村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在泥草房改造中,对农村特困群体,实行民政救济救助、低保危房改造、残疾人建房补贴资金“捆绑”扶持。各县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宝山区对每个农户补助两万元,尖山区上门为农户服务并奖励1万元,宝清县积极为农户协调贴息贷款,

  向上争一块。近年来,我市共争取国投资金40多亿元。2010年以来,全市已经建成五星级村8个,四星级村29个,三星级村92个,共争取到省以奖代投资金2050万元。

  银行贷一块。动员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通村公路建设和泥草房改造,实行贷款倾斜政策,拓宽了筹资渠道。

  部门帮一块。加大帮建考核力度,每两年一轮市县乡部门单位与各村结成帮建对子,强力推进。完成帮建工作任务的给予通报表彰。

  农户筹一块。积极引导农户转变消费观念,全市有15741户平均每户筹集资金3万元用于泥草房改造。

  D形成合力求实效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涉及广、投入多、难度大,我市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强化领导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市、县(区)及各部门纷纷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三项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兵强将,统一指挥,专题部署,强力推进。

  强化各级责任。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到了县区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乡镇、村、户,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村,具体到户。

  强化整治力度。全市上下以“清垃圾、清粪便、清路障、清水沟、清柴垛”,改水、改灶、改圈、改造中小学危房和路旁、水旁、宅旁、沟旁的“五清五改四绿化”为突破口,齐心协力抓好村容镇貌整洁。

  强化工作督查。实行了市委常委包县区、市、县(区)领导直接包村制度,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实际困难。采取拉练检查、专项督查和跟踪问效等方式,推动三项工程的落实。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和保洁员责任制。制止乱倒、乱放、乱扔、乱堆等不文明现象的出现。

  为彻底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我市从引发农村脏乱差的源头入手,通过鼓励购置秸秆压块机和秸秆还田机、统一建设草棚子、推行畜牧规模化饲养、发展户用沼气建设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生产生活垃圾的产生。

  各县区每年投入近600万元用于环卫保洁,共有76个村设置了垃圾集中处理场。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树木花草等管护队伍,设置专用垃圾箱。目前全市50%以上的村屯已成立了保洁队,实现全天候保洁,做到日产日清。

  通过开展“文明村镇”、“十有五星”、“文明生态村”等创建活动,培养农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变农民的卫生习惯,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自觉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尾声

  天蓝、水碧,山青、人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美丽的乡村更秀美动人了,富裕的土地更加和谐幸福了。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