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21日讯(记者 安丽)“真的要感谢这些好民警啊,十六年如一日地这么关心照顾我……”手中接过民警上门送来的刚刚办理好的二代居民身份证,82岁的彭子荣老人心情十分激动。
在尖山公安分局向阳派出所有这样一个集体,新老民警传递着爱民接力棒,十六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孤寡老人彭子荣,传颂了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故事。
暖人心坎儿
19日,我市迎来入夏以来的最低温10℃,凉气袭人,冻得人直打冷颤,然而在孤寡老人彭子荣的家里却让人倍感温暖,因为她的民警“儿子”们又来看望她了。
走进盛泰家园16号楼彭子荣的家中,屋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非常干净。厨房中,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一应俱全,老人说:“能过上今天的日子,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啊!”
彭子荣老人一生无儿无女,老伴早在几年前去世,留下她孤身一人,只靠微薄的遗属费艰难度日。向阳派出所民警通过走访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这一干就是十六年。只要老人有个什么大事小情,一个电话,派出所民警就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帮助老人解决各种生活难题。
“前几天,门锁的锁芯坏了,我给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他们马上就来了,很快就给我换了一个新的锁芯。”对于民警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彭子荣很是感动。她对记者说,自己无儿无女,但在孤独无助的时候,民警们总能来到她的身边,帮助她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她。在她的心里,这些民警就是她的孩子,是他们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十六年守护
1999年,一次无意中的入户走访,让彭子荣老人走近了向阳派出所民警们的视野。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民警们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帮扶与照顾,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老人家中,嘘寒问暖,为其购买生活用品,解决其生活难题。
十六年来,老人与民警们相处得就跟一家人似地,彭子荣说:“隔一段时间没见到他们,我就开始想他们了。”
民警高喜江是负责彭子荣老人居住地的社区民警。2008年,他从战友手中接过接力棒,担当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去年,社保部门要对老人领取的遗属费进行生存认证,老人不识字,不知道要去哪里办理,给我打了电话,要寻求帮忙。”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所以高喜江向所领导做了请示,派专车接送彭子荣去办理生存认证的有关事宜。
前不久,老人的身份证不慎丢失,请求派出所帮助办理。得知老人身份证丢失后,所领导立即安排专人驾车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尖山公安分局户政科,由于老人年龄较大,双手的指纹已经磨平,所以特事特办为老人补办了身份证,所里又为其支付了补证费。
当老人的身份证发回向阳派出所时,辖区民警高喜江第一时间将证件送到老人手中,老人动情地说:“虽然我一生无儿无女,但却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因为你们就是我的好孩子!”
爱心接力棒
尽管十六年过去了,派出所的领导都已经换了五任,但爱心帮扶却从未间断。向阳派出所教导员赵喜东说:“我们所长期以来对孤寡老人彭子荣进行救助,每逢年节都会进行慰问,并给老人送去慰问品,关心老人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和谐的警民关系,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对于彭子荣老人来说,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她依旧清晰地记得每一任所领导和每一位社区民警的的名字,每每想起,仍然会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这就是十六年来串起的珍贵情谊。
采访结束时,教导员赵喜东告诉记者:“我们仅是爱民接力棒中的一棒,相信我们的爱民接力棒会一直传递下去,永远不会间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