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散文 正文
《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5-19 08:59:16

祝宝玉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父辈乃至祖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我的血管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自知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人生。十六年寒窗苦读,我走出了贫瘠的乡村,但我回首时,却看见父亲母亲仍在低矮的草屋下苦难地过活,我苦恼,我无奈,我无力立即改变这一现状。2005年冬,父亲病重,我从外地赶回,扑在父亲怀里,心情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

  我陪母亲在医院照顾病重的父亲。她一辈子几乎没听过好消息,苦难永远都没有尽头。我满怀悲痛,彻夜蒙着被子,借手电筒阅读《平凡的世界》。小说照进现实,打开一扇窗口。自卑敏感,寒窗苦读寻找出路,我不就是孙少平吗?相似的苦难人生,让我在孤独无助里稍感抚慰。

  “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书中常常读到主人公忍受煎熬,包容苦难的内心活动。80后的我并未切身感受过饥饿难耐,也没有经历过繁重的苦力劳作,书中的苦难离我太远,但它传达给我的精神感受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增加了我生活中的韧性。小说里的孙少平是一个物质世界极其匮乏,但是精神世界极其高尚的人,他的个人自律非常人能及。他让我意识到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不介意社会的褒贬评价,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精神的高洁。

  是啊,父母的不易,以及我多年的努力,我有什么理由消极下去,父亲倒下了,我就应该站起,撑起这个家,勇敢地面对生活。我多方筹借,医治父亲的病,庆幸的是,父亲的病情得到控制,身体逐渐恢复。一天深夜,我坐在母亲身边陪她剥玉米,母亲说,儿啊,你爸的病也好多了,你不能在家闲着了,出去闯吧。我理解母亲的心情,也知晓她的用意,我狠狠地点点头。第二天,我背起行囊,告别父母,告别家乡,去远方闯荡我的未来。

  “绝不能松紧!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平凡的世界》里这句话是一直鼓励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经过多年打拼,我终于在城里立足,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我有能力去改变那个以前穷困家庭的现状,父亲和母亲内心得到宽慰,脸上的喜色也渐渐多了起来。

  虽然我现在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书里的主人公孙少平依然那样鲜活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为自己的理想一次次顽强地向残酷的命运和艰苦的环境发出挑战,脊背上的那些石头仍不能压弯他的腰。他有尊严地活着,活出了自己的风格,活出了自己的骨气。每当想起他的时候,我都会坚定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有所敬仰,也要有所蔑视。而我所敬仰的和所蔑视的,都从这本书里找到了依据,孙少平的人格魅力也一直影响着我自己的生活准则。

  当下的年轻人可能一时不能理解《平凡的世界》,但我并不担心这一点。人生的感悟最终会趋同的。尽管现在不能理解,以后总会慢慢理解。当年我看《平凡的世界》更多是看故事和情节,但其中许多人生况味当我自己走到了中年之后,慢慢都有了体悟。

  谢谢您路遥,谢谢《平凡的世界》,改变了我本也平凡的人生!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