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感受城市转型律动”系列报道之一
东北网双鸭山5月14日讯(记者 艾果 杨军 张英扬 程名)编者按: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双鸭山处于什么样的地缘位置?怎样做好与国家、省相关政策的衔接?如何动作?带着这些问题,双鸭山日报记者走基层报道组在做深入的探访与调查后,推出了“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感受城市转型律动”一组系列报道。今日刊发首篇报道:《构筑“桥头堡” 打开“北大门”》,敬请关注。
这个春天,双鸭山跳动着加快转型发展的强劲脉搏。
矗立在工地上的一座座独立塔吊不停地起起落落,头带黄色安全帽的一队队施工人员分散在一个个工地上为抢工期而辛勤劳作着,一新建成工区的脚手架上悬挂的“封顶大吉”红底金字标语格外醒目……
近日,当记者走进全国首批“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工程——双鸭山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项目复工现场,扑面而来的是恢弘壮观的建设场景和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感受至深的是“转身向俄”的双鸭山,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抢抓黄金机遇,迎来“改天换地”大好契机的喜人局面。
在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董事长李大东。他介绍说,“项目工程于今年3月21日全面复工建设,4月26日经贸园区一工区提前15天实现封顶。按照计划,物流园区今年8月1日投入使用,产业园土建工程2015年全面完成,经贸园区明年5月1日建成投用。”
一组数字震撼着我们:施工现场有37个塔吊同时工作,有17个工程公司、近5000名工人共同施工。复工到目前,已完成3万多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量,投入使用钢材近万吨。
用“双鸭山速度”,创造着“双鸭山奇迹”。现在李大东几乎天天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在园区步行视察上一圈,他说,每天自己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李大东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建设工地,并现场做起了解说员:“这是穹顶”、 “那座在建的高楼是信息交易综合楼”、“这是住宅园区的地下室”, “以后还要建设车辆救援中心、医疗中心,加油站等服务配套设施,可以说这里是一座‘城中城’” ……
李大东讲,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让双鸭山和企业双方互选成功,最终握手合作。
“来到双鸭山投资兴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一条发展路,我们洋欣集团选择对了。”延伸李大东的话语,也可以认为,“立足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打造对俄桥头堡,这一条转型路,双鸭山选择对了。”
昔日,煤城的代名词,让双鸭山引以自豪;而今,过度依赖单一煤炭经济,让双鸭山步入困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必然之选。而转型,就是要把劣势变成优势。
曾经,地处偏远是双鸭山的劣势;如今,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的契机,使劣势变成了优势。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更是为双鸭山送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按照繁荣对俄贸易引领城市转型的全新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市转身瞄准对俄经济,全面加快对俄贸易集群化建设,全力打造对俄经贸大通道。而与此同时,李大东掌舵的黑龙江洋欣国际道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在面临着一次战略性的选择。
作为一家有多年从事边贸商务的企业来说,“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正与他们的企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这让洋欣集团董事长李大东异常兴奋。他思索,如果能把公司发展和国家战略调到一个频率上,那真是太好了——因为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对俄进出口贸易,他们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黑龙江洋欣国际道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国际道路旅客运输、国际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浮箱固冰通道、港口管理、服务及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业务、旅游为主要业务的大型国际运输企业集团,公司业务在黑龙江名山、同江、抚远和饶河4个口岸经营了8年。
“口岸只是一个通道,企业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迫切需要一个大平台。”多年来,为了找准企业扩张发展的出口点和落脚点,洋欣集团董事长李大东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考察足迹遍布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的30多个口岸,调研、了解、分析,目的就是想要走出单一的经营模式,打造一个容纳所有对俄贸易产业的“桥头堡”。
而沿边开发开放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陆续实施,恰好给了运作超前的李大东吃了一颗“定心丸”。很快,中俄产业园项目在李大东的心里明朗了起来,定位方向、合作条件、建设规模、融资手段、配套设置,他心中勾画出了一个完美的蓝图……
可当真要项目“选址落地”时,洋欣集团内部却产生不同声音。说起对俄贸易,外省已经有很多个地方提前在做了,并且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所以集团高层很多人更愿意把产业园建在那些先进地区。可是,李大东却用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他认为,固守的优势,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带来的是一种劣势;而相反,曾经的劣势,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中也会转变成为一种优势。在他的说服下,洋欣集团最终决定选址黑龙江。
来双鸭山之前,李大东考察足迹遍及我省多个地市,并已经和省内某个地市签订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但是,双鸭山的吸引力,让李大东动摇了:“8小时经济圈内可辐射中俄两国的四个省州级地区、毗邻6个对俄口岸的地缘优势很明显,其他地方或者在配套、或者在别的方面,没有这里好。”
比较中,双鸭山“优势磁场”开始显露。考察后不久,2013年7月,一纸合作协议,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项目“改嫁”双鸭山。
黑龙江省东北部最大的对俄合作平台——中俄产业园项目的实施建设,可谓正当其时。为推进双鸭山对俄商贸旅游合作战略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标志着我市从依赖煤炭资源发展路径转向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和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选址在双鸭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个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03亿元,总规划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一期计划投资43亿元,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中俄国际经贸园区、中俄国际物流园区、中俄国际商务代办区、中俄国际公寓区4个主要功能园区。园区以发展涉俄经贸、物流为主,同时兼顾发展文化交流和休闲旅游,配套附属有商务代办、海关监管、金融服务、生活住宅、休闲娱乐等功能设施。
李大东介绍说,产业园建成后将搭建两大平台:一是中俄文化交流平台,二是中俄经贸物流平台。两大平台,相辅相成,互推发展。除此之外,项目建成后,还将发挥地缘优势,辐射周边地区,带动现代物流和文化服务等行业发展,把双鸭山打造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最大的对俄开发开放的文化经贸物流平台。
作为今天的投资者、明天的受益者,李大东和他的管理者们已经在双鸭山切身体会到,这里有着“顺应政策气候环境的天时、地缘优越明显突出的地利、政府部门服务到位的人和,这也正是一个企业选择新的投资所企盼的一切。
“双鸭山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作为市政府和省政府重点推进项目,全市上下对其给予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以务实和坦诚的态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项目顺利推进。
“产业园项目辐射的周边环境具有五大优势,地域、淡水资源、淡水鱼海鲜资源、旅游资源、交通资源、木材资源。更难得的是,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政策支持,机遇难得。”李大东如数家珍,用精确的数字、鲜活的事例、切身的体会,充满激情地描绘着产业园建设的美好愿景。据悉,中俄产业园建成后,每天至少可接待3000名俄罗斯游客,冷链物流存储量可达到3万吨以上。
采访中,李大东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所生活或者说一个企业所存活的时代适逢重大变革,实乃荣幸之至,能抓住这种历史性机遇就是一种全胜的法宝。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出台的前3个月,中俄产业园项目已经在双鸭山开工建设。如果说等政策出台后再运作,至少需要3年的过渡期。而运作这个产业项目,李大东和他的团队实际上用了5年的准备期,才带来今天的“水到渠成”和“瓜熟蒂落”。
对此,李大东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手拿一张慢车票,却赶上了一列高速快车。”他说,姑且不论该项目能创造多少财富,最重要的给当地带来了新思维、新眼界、新机遇、新平台,让投资方和投资地双方共同抢抓机遇,用足用好国家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壮大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最终实现政企双赢。
透过李大东的话语,我们相信,随着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快速实施,作为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双鸭山,其发展后劲已经开始彰显,特别是依靠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的“引航”,今后双鸭山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必将走得更加铿锵有力、更加具有时代感、更加前景无限。
新闻链接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自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全国上下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为之沸腾,在这个国际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在相对落后的亚洲出现这样一个可以由众多国家共同打造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着实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发展的诚意。
当前,全国的各大媒体一时间都把聚光灯集中在了所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中,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一个正在建设中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工程——中俄国际文化物流经贸产业园,却坐落在中国东北的一座曾经拥有乌金之城美誉的小城双鸭山。
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下,双鸭山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迎来了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冲刷出城市的转型发展梦,淘砺出对外开放梦,并将最终成就双鸭山城市和人民的崛起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