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13日讯 这两天,几张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现场观摩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照片,刷爆了全球各大媒体。
朝鲜官方报道援引金正恩的话说:此次成功试射是不亚于发射人造卫星的惊人成就,意味着朝鲜拥有了国际水准的战略武器,具备在任意水域打击、消灭敌人的能力。
潜射弹道导弹,被公认为最难、也最具威胁的核弹投掷系统,目前真正熟练掌握的仅有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朝鲜的国力和技术水平,此举实在令人大吃一惊。
外界对此反应不一,有质疑其作假的,也有认为事态严重要提升反制能力的。
对如此诡异的事件,如何拨云见雾?记者连线了钱报智库、二炮专家宋忠平,请他把萦绕的疑团一一消弭。
他认为,朝鲜潜射弹道导弹的实际威胁非常有限,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还给了美国口实推进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对我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疑团一:朝鲜哪来的艇?哪来的弹?智库专家:苏联解体后从俄罗斯获得退役的
朝鲜突然拥有了如此高大上的武器,让很多人惊呼“不科学”。战略潜艇及其发射的弹道导弹,朝鲜是哪里弄来的技术?
宋忠平告诉记者,1991年苏联解体后,朝鲜曾从当时窘迫的俄罗斯获得了一艘二手高尔夫级常规弹道导弹潜艇,该艇1958年服役,1990年退役。另外,还获得了SS-N-6潜射弹道导弹。
但是,长9.7米、直径1.5米的SS-N-6是搭载于扬基级战略核潜艇的,与高尔夫级并不配套。朝鲜必须自己开发能够装载这种大导弹的潜艇。
去年7月,朝鲜东海岸的新浦船厂出现了一种潜艇,被称为新浦级。
韩国媒体称其长约65米,而排水量的说法不一,有说1500吨,也有说和高尔夫级一样为3000吨。新浦级的指挥台围壳顶端有开口,可携带1枚导弹,而高尔夫可携带3枚。疑团二:发射还是弹射?智库专家:仅仅是验证导弹的点火出水过程
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称,朝鲜本次试验是在4月22日进行的,这是其第三次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此前分别在陆地上和海里进行了试验。
美国和韩国媒体认为,这次是该导弹首次从潜艇水下发射,但应该是“弹射试验”,而非发射试验。韩国一些官员称,导弹在升出水面后仅飞行了大约100多米。
“综合起来看,韩国官员的说法比较可信。”宋忠平解释说,“弹道导弹试射分为首区和末区,但美国似乎并未发现这次试验,很可能是因为首区就是末区,导弹只飞行了很短的距离。”
在宋忠平看来,朝鲜这次不像是全程试验,仅仅是验证导弹的点火出水过程。“重点在于检验弹射出水以及点火系统的可靠性,可能四台发动机就一台点着火,工作不到一秒,就落下来,这称为‘部分试射’。真正的全程试验,是逃不过美俄的预警侦测系统的。”
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的试射处于其潜射弹道导弹研发的初期阶段。他提及,一些发达国家在首次试射后,四五年内才完成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研发。
而朝鲜在核弹头小型化、再入大气层载具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疑团三:金正恩近距离“强势围观”是PS的吗?智库专家:要冒被导弹砸中的巨大风险,不合常理
从朝中社公布的照片看,金正恩距离导弹出水点只有1公里左右。这实在是令人捏把汗。很多人都一口咬定,这图是P出来的。
“SS-N-6采用水下点火,但是从照片看,朝鲜此次试验应该是水上点火,因为水上点火比水下点火的实现难度低,符合朝鲜的技术水平。”宋忠平说。
不过,“围观”导弹水上点火的危险性更大。“因为导弹在水下是被压缩空气从发射筒里弹射出来的,在水中没有动力,在水流的作用下‘随波逐流’,往任何方向去都是有可能的。而出水后,发动机一点着火就灭了,导弹飞出很短距离就掉回海面,砸到周围数百米范围内任何东西都有可能。”
因此宋忠平认为,金正恩此举要冒巨大的风险,很不合乎常理。PS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军情解析
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朝鲜可能得不偿失
即使是国力远强于朝鲜的印度,至今没有拿出堪与美国北极星、苏联SS-N-6、中国巨浪1相媲美的潜射弹道导弹,朝鲜却高调展示其这种“大杀器”。
宋忠平的观点是,此举是一次政治上的宣传作秀,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其真正的威胁十分有限,反倒给了韩国、美国、日本强化本地区的反导、反潜军力以很好的借口。朝鲜此举,很可能得不偿失。
“首先,携带导弹的是老式常规动力潜艇,不是常年待在水下不露头的核潜艇,甚至AIP潜艇都不是。由于需要频繁上浮充电,噪音又很大,它非常容易暴露自身位置,一出港口,就会遭到美国立体反潜网的跟踪监视。”
即使朝鲜潜艇能顺利发射导弹,如何击中目标则更头痛。“潜射弹道导弹,最难的不是怎么在水下把导弹发射出去,而是怎么知道本艇精确的经纬坐标。”
本行就是研究弹道导弹的宋忠平,耐心地解释道:“发射弹道导弹,必须知己知彼,知道自身和目标的位置。知彼,对于朝鲜来说还相对简单,首尔的大地经纬坐标是固定的,但是知己就难得多了。”
“因为潜艇是在移动的,在陆地上,发射阵地的坐标都是预先标定好的,你输进去就行了。但潜艇在海里开,你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确定自己的坐标,但是民用的卫星导航仪是带有误差的,只要你有一点点的误差,就会严重影响打击精度。”他认为,对朝鲜而言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韩国并没掉以轻心。11日,韩国防部长官韩民求在紧急安全会议上说,“我们会毫不留情地回击,以打破他们一轮又一轮的挑衅。”具体的做法是继续建设“杀伤链”快速反应打击系统,以及韩国版导弹防御系统。
“韩国在不声不响发展自己的导弹攻击能力,谋求更远的导弹射程。美国一直在限制韩国,但朝鲜此举可能让韩国获得更大的空间。”宋忠平说,“日本也可能强化其所谓的自卫能力,出云级可以反潜为名,更顺理成章地下水。”
朝鲜导弹出水的烟雾,或许是对东亚军备竞赛推波助澜的不祥烟云。
万一美国在韩部署“萨德”中国导弹反制措施有两条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媒体对朝鲜潜射导弹的威胁一味夸大,称“技术水平远高于印度的K-15导弹,达到了主要大国的基础水平,成为第6个掌握潜艇发射中程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嗅觉灵敏的军迷,从这番话中都能听出弦外之音,那就是“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萨德)要出场了。
去年11月韩媒称,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就美国的萨德部署在韩国的可能性表示“我们坚决反对。这将严重损坏韩中关系”。这是中国政府人士第一次亲口谈及萨德的部署会破坏两国关系。
邱大使表示“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范围为2000公里左右,这一范围超过了防御朝鲜导弹所需的距离,让人觉得针对的目标不像是朝鲜,而是中国”。因此,萨德的部署不仅会危及中国的安全、刺激朝鲜,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韩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萨德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其同时可以对付大气层内外的导弹目标,最大拦截高度可达150公里的外太空,中近程弹道导弹除了初始段以外,在弹道中段和末段都可能遭到萨德导弹直接撞毁。”宋忠平说。
在他看来,如果韩国真的部署了萨德,对中国导弹威慑力的影响的确较大。“我们的中短程导弹主要两方面反制措施,一是弹头雷达隐身,采用类似隐身飞机的隐身外形和吸波材料;二是机动变轨,让萨德的KKV动能杀伤器撞不上。”(屠晨昕)
原标题:揭开朝鲜潜射导弹的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