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8日讯(鹿江 记者 杨军)今年,岭东区的干部群众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五一”劳动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200余名机关干部、工作人员,放弃了业余休息时间,对区域内的环境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让这个劳动节过得更有意义,也使全区轰轰烈烈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掀起了新的高潮。
从解决城乡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入手,认真梳理查找当前城乡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动员全区上下行动起来,集中时间,进行重点突破、集中整治。照此,岭东区专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各副处级领导干部包片负责的工作机制,全区各部门、单位和办事处、社区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从4月1日起开始深入基层分组分片整治城乡环境、推进春季绿化。
为了抓好此项工作,岭东区采取了机械集中清理和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环卫部门实行12小时工作制,主干道保洁大队全部出动,按责任区捡拾白色垃圾,并采取质检员全程跟踪,领导定期抽查等方法确保会战质量和进度。区政府还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先后投入70万元资金,新购置清运车辆两台(套),以及维护维修相关设备,雇佣临时工参与清理边沟等工作。截至目前,这个区已清运垃圾近3万立方米,清除死角垃圾近220处;清理边沟15000延长米,修补沥青混凝土路面12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近400处,清理小广告5800余张,拆除违章建筑2处;路面保洁近30万平方米,主干道接近夏季保洁水平,全区卫生环境整治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岭东区全力推进春季绿化工作,目前已种植青白仟、杏树、柳树、银中杨等树木2534棵,种植榆叶梅、丁香等乔木27467棵,种植波斯菊30000平方米,栽植花卉90000株,累计投入绿化资金95万元,绿化面积29412平方米。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量大面广,涉及方方面面、绝不是简单的单项任务,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岭东区委、区政府将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对待,打一场以整治城市顽疾和群众陋习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攻坚战和持久战,努力打造更加整洁、优美、有序的宜居新家园。
围绕城区建设功能定位,结合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和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结合城乡环境整治,结合文明城区建设,岭东区积极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大力开展“美丽岭东”建设行动,着力打造富有格调、洁净优美的城乡风貌,着力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生态目标,着力形成文明知礼、淳朴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坚持建管并重,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整治和规范广告、牌匾,清理私搭滥建、乱摆乱堆、乱贴乱画,开展建筑工地及公路、铁路沿线两侧环境治理,保持市容市貌整洁美观,城区秩序井然有序;加大环卫设备设施投入力度,建设北山、中山、双桦三个垃圾中转站,在东矿路人员密集地段和东湖、博爱园等新建小区统一设置果皮箱、垃圾箱;完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保证城区日常保洁无死角,新城区垃圾日产日清;在农村设置垃圾箱,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
在城乡绿化美化方面,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在规划区域内,宜树则植、宜花则种、宜草则栽。围绕城区周边林地“天窗”、矿山地质修复区域、沉陷区棚户区拆迁后闲置的地块、休闲生态农业观光带适宜植树的土地进行植树造林,在合适位置营造赏花林,力争城区周边裸露地面实现绿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建小区、广场、旅游景区和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工作;在全区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花园式校园、花园式小区绿化美化活动,按照乔、灌、草立体搭配,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原则要求,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垂直挂绿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色,提高美感;以主干道、安邦河沿岸和主要旅游线路为基线,打造极具特色的旅游观光绿色长廊。充分发挥“湖城相映、城水相依”的地理优势,释放“两湖”、“两河”对城区的美化效应。坚持“谁绿化、谁管护”的原则,认真做好绿化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结合实际,适度建设亮化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