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5月7日讯(杨子)花开花落,年复一年。
虽然,山还是那座山,花依然是那个花,但我们却不厌其烦地在每年初春的同一个季节,前往紫云岭赏花,这似乎成了双鸭山乃至周边人的习惯和乐趣。
当我们漫步花海中,领略自然奇观,享受美好景色,于欣喜之余,却也留下了些许遗憾。
华丽绽放了半个月左右,野生兴安杜鹃短短的花期即过,人潮涌动的景象就已不复盛况。花没了,人也就走了,所带来相关的一切自然也就去了!
“众所周知,由于花期短,赏花旺季只有几天时间,所以赏花并不能给当地带来直接巨大经济效益。”这个事实,毋庸置疑。
对“才露尖尖角”的“赏花经济”,我们不得不面临着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如何让紫云岭走出“昙花一现”,变得“四季常开”?
“今后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景区综合承载力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山体条件,探索延长花期的新路子。”区委、区政府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出四方台区已经开始反思传统思维定势,并决心按照自然规律,结合实际情况,用科学措施手段,努力去攻破这一课题、改变这一现状。
赏花,是可以形成产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对于紫云岭来说,赏花,不只是一季产业,它既可以延伸,又可以丰富。
就像区领导讲的那样,可以将赏花作为切入点,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打造具备自身优势的旅游产品;可以充分挖掘当地自然景观及特色文化,将赏花与其特色紧密结合,从而包装出更多丰富的旅游产品,进而擦亮旅游名片……花只是一种媒介,游客更多的应该是被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所以,我们今后要做的不仅是让花的观赏性更强,让赏花期更长久,还需要和食住行购娱等旅游资源进行深度高效的整合,只有这样, “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才能显现出生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