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立体化”防控筑牢矿区维稳“防火墙”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5-07 09:04:44

  东北网双鸭山5月7日讯 近年来,中心公安分局在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的同时,结合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总结近年来矿区公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矿区特色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路。

  紧扣发展主题 努力追求防控效果最大化

  以“保稳定”为重心,前移防范关口。针对劳资纠纷、职工下岗、政策落实等问题,中心公安分局全方位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探索推广驻企警务室排查、企业内保排查、专业警种排查、动员民警家属参与排查的“四查联动”新模式,深入开展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及时有效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以“压发案”为目标,下探防范触角。抓住运输、销赃等涉煤案件侦破的关键环节,以打击“煤老鼠”、“矿耗子”为重点,从铁路沿线、矿区要道等易发案的重点部位入手,打防结合、逆向侦查,组建矿铁保卫、公路巡逻等专项防控力量,加大对铁路沿线的巡逻防控力度,严厉打击利用“交通线”盗窃原煤犯罪,有效遏制盗窃煤炭和矿山生产器材等涉企重点案件的高发势头。成功侦破了“2014·6·28”特大盗窃矿山生产物资案、“2014·6·24”盗窃井下电缆案、“2014·11·22”特大盗窃电缆案;成功规劝“2011·8·11”盗窃案主犯、“2013·11·28”盗窃摩电架线案件主犯投案自首。同时,通过专项打击行动,先后侦破了偷盗煤案件32起,共打掉犯罪团伙8个,成员30人,追缴被盗煤炭800余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以“促和谐”为重点,创新防范措施。紧紧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契机,结合矿区职工群众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用矿工群众接受得了、听得进去的方式加大法制宣教力度。以“易风俗、促和谐”为重点,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业,讲防范、讲安全、讲违法犯罪成本,降低赌博、酒后滋事等治安案件的发案。以“敲警钟、守法纪”为内容,制作播发警示教育专题片、开辟报纸宣传专栏、在矿区举行公开返赃大会,强化法制意识、震慑现行犯罪。

  紧跟形势发展 致力实现防控手段多样化

  充分发挥矿区人力资源优势,夯实“人防”基础。以发动社会力量为突破,在健全完善企业各级内保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壮大“六大员”队伍,即:在矿企职工家属中建立“治安联防员”、在矿企群团组织中建立“法制宣传员”、在矿企保卫人员中建立“义务巡逻员”、在矿企管理人员中建立“责任落实把关员”、在矿企武保人员建立制度“执行检查员”、在普通职工中建立“安全监督评议员”,实现一警带多员、一警担多能,切实加强专兼职防控力量建设,夯实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的基础。

  充分发挥矿区基础建设优势,做到“物防”支撑。主动加强公安机关在企业“物防”设施建设的指导,引导企业把“三铁一器”、消防器材建设等治安防范基础建设纳入到新建矿区和老矿区改造的总体规划,实行同步设计、建设和验收。对财务室、爆炸物品库房等矿企物防建设重点部位,严格审核把关、跟进督导检查、认真指导落实,使防护网、报警器、防盗门、保险柜等必须达到技术要求标准,确保物防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充分发挥矿区资金优势,磨亮“技防”尖刀。以深入推进“天眼工程”三期建设为牵动,主动上门加强宣传和指导,提高矿企对技防设施建设的重视,引导矿企加大对技防设施建设的投入。组织技术力量结合矿区社会治安的实际,反复踏查、科学规划、周密论证,制定统一技术标准、产品型号的建设方案,合理确定监控点位的分布与密度,提高企业重点防范部位的视频监控覆盖率。高效整合矿企视频监控资源,在矿区一级要害部位安装高清摄像头179个。在矿区实现了“网格化”巡控机制,重要节点开展巡逻。一年来,通过技防手段和“网格化”巡控,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

  充分发挥制度约束的作用,完善防范管理机制建设。采取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防范部门和基层派出所联合检查相结合、公安机关与企业安保部门联检联动相结合的多种检查方式,真正把安全防范制度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生产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制度、重要物资(财务)保管制度及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切实通过制度建设,调动各方安全防范积极性。

  紧贴矿区实际 协力推广防控格局社会化

  深入推进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确立公安核心地位。大力推行改革举措,彻底打破警力不足、效率低下、想抓防范又抓不起来的尴尬局面。通过改革向机关要警力,合理撤并内设机构,实行多部门合署办公,以经保、消防、治安、派出所等服务企业的单位为重点,精简机关警力充实实战部门。通过改革向机制要警力,进一步创新矿区警务机制,按照“两队一室”模式,推进驻企警务室建设、治安派出所建设,以治安防范为主体推广“一警多用、一专多能”的公安民警工作模式。通过改革向科技要警力,以矿区指挥中心建设为龙头,加大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综合运用视频监控、车辆卡口、情报平台等系统,实现科技引领、精确制导,提高矿区治安防范工作效能。

  引导企业走出“思想误区”,确立企业主导地位。针对当前矿企管理中,普遍存在因过分考虑成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治安防范、不支持治安防范、不投入治安防范的思想误区,切实加强与矿企高管层协调联系,争取企业重视与支持,围绕构建“平安矿区”、“推进转型发展”等大政策、大方向,侧重治安防范工作对企业经济发展助推作用的宣传,用发生在企业的案例说话,用服务企业发展的诚心感人形成矿区治安防范工作的整体合力。

  营造职工、家属共同参与的“群防氛围”,确立群众骨干地位。进一步密切警企、警民联系渠道,深入企业、铁路、医院和居民小区,主动向矿区职工、群众汇报工作,全方位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的加强群众上下班、铁路客运的重点路段和时段的巡逻防控,加强对群众治保组织治安防范的指导,用矿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实效,增强发动群众的号召力,保障群众在治安防范工作中话语权、评判权和决定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紧靠企业支持 全力促进防控机制效能化

  完善双向考评机制。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以可防性案件发案数、矿区企业、群众安全感为主要指标,加强对民警防控工作绩效考评,挂钩奖惩、鞭策激励,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同时,主动争取企业管理部门支持,把治安防范工作纳入企业安全生产考评范围,明确内保组织建设、防范责任落实、专项资金投入等企业治安防范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加强对矿企单位的防范工作考评。

  完善双重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巡逻车辆、单警装备等现代化装备建设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治安防范中急需的科技装备,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治安防范实战能力。同时,指导、督促矿区企业提高治安防范资金比例,建立治安防范工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强化对天眼工程、消防器材、库房改造等治安防范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

  完善警企联控机制。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警力投入,实行“网格化”警企巡逻防控模式,提高工作效能。以驻企警务室、治安派出所为支点,在组织矿区群众治保组织、企业内保组织开展好治安防范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有矿区特色的班组联防、单元联控等群众巡防工作新机制,通过“民警+群众”的方式,把治安防范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矿井、库房、煤场等重点区域,把治安防范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做到全警抓防范、全民管治安,筑牢维护矿区治安稳定的“防火墙”。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