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蘑菇”每分钟旋转4.22周,旋转过程产生的离心力能让人员和物品能站立或留在地板上。图为与“太空蘑菇”原理相同的旋转空间站内部想象图。
东北网双鸭山4月20日讯 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中,宇航员们乘坐着会旋转的飞船在太空遨游数十年。事实上,太空旅行的一个大问题是人类不擅于应对微重力环境——漫长的低重力状态(深空中将是零重力)危害骨骼、肌肉、心血管。美国“联合太空结构”公司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建造一个可产生人造重力的“太空蘑菇”空间站,取代当前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一直做着自由落体运动,因此,里面的宇航员生活在零重力环境下,漂浮在舱内。然而,根据研究,长时间的失重会给宇航员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会损害骨骼、肌肉,会降低免疫力,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问题……
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无法在没有重力的环境下生活。因此,对于需要长期太空飞行才能进行的探索活动如登陆火星、近地小行星采矿来说——需要1年以上的太空飞行——人工重力技术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
联合太空结构公司(简称USS)的创办人、美国国防部承包商威廉·坎普与商业伙伴特德·马泽卡一起设计了“太空蘑菇”空间站,就是希望通过旋转产生合适的人工重力。坎普表示:“我们认为人工重力是长期在太空逗留所必需的。”“如果我们要在太空待上超过1年,就必需要有人工重力系统,否则我们将做好有人牺牲的准备。”
国际空间站
始建于1998年
总投资约670万英镑
绕地球一圈用时约92分钟
距地面约380公里
原理通过旋转产生人工重力
根据设想,“太空蘑菇”空间站直径将达到330英尺(约合100米),长1310英尺(约合400米)。“太空蘑菇”将环绕垂直轴旋转,每分钟旋转4.22周,以形成人工重力。旋转过程产生的离心力会形成向下的压力,让人员和物品能站立或留在地板上。就好比在旋转的洗衣机滚筒中,衣服都会贴在两边的筒壁上,而并非漂浮在中间的水里。
“太空蘑菇”产生的人造重力与人们在地球上承受的重力相同。“太空蘑菇”空间站的圆柱形“菇柄”沿着一个方向旋转,顶部的“菇盖”则朝着另一个方向旋转。这种设计允许飞船与空间站的“菇盖”部对接并保持固定。“菇盖”内建有空间站指挥中心,宇航员所需的许多补给也存放于此。
成本需2000亿英镑建造30年
坎普花了30年完善这一设想。USS公司目前正在申请专利、寻找资金以及其他伙伴的支持,因为涉及到的金额实在很庞大。
坎普正在和小行星矿业公司如加州的深空工业等洽谈合作。此外,USS公司为6种全自动系统申请专利,这些系统将用于在太空建造各种结构,最终完成“太空蘑菇”的建造。
不久前,另一家美国公司公布了一种具有未来派色彩的机器蜘蛛系统,可用于在太空建造太阳能电池板、桁架以及飞船的其他组件。
“太空蘑菇”将采用不同的建造方式。坎普透露,建造直径100米的“太空蘑菇”需要大约30年时间,成本接近2000亿英镑。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历时10多年完工,耗资大约670亿英镑。
不过,“太空蘑菇”的空间是国际空间站的289万倍,“足以搭载在火星建造殖民地所需的所有人员和设备;在火星基地建造过程中,它可环绕火星轨道,充当一个安全港湾。”
“太空蘑菇”空间站
直径约100米
长约400米
每分钟旋转4.22周
建造时间约需30年
成本接近2000亿英镑
“太空蘑菇”用途
轨道酒店/赌场/ 3D体育竞技场
轨道空间站
太阳系空间飞行器
移民地货仓或建筑平台
营救工具
不断循环的太空轮渡系统
采矿平台
制造平台
生物医学研究/生产
第一步
花1年多建造缩小版原型
“太空蘑菇”空间站通过旋转模拟地球重力,让里面的工作人员获得与地球上一样的“脚踏实地”的感受。坎普表示希望先建造一座体积较小的版本,以验证设计可行。
重力加速度是由“太空蘑菇”的直径和旋转速度同时决定的。直径足够大,转速不需要很大即可产生某个合适的人工重力,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就可获得接近正常生活的体验。
因为人工重力不是万能灵丹。在人工重力环境下,宇航员并非如履平地。如果走的路线与旋转方向同步,会有一种像是在下山的感觉;与旋转方向反方向时,则会像是在登山;垂直于旋转平面时,像是在慢慢掉落斜坡(可自行想象置身于滚筒洗衣机中的感觉)。
理论上来说,只要旋转得够快,一个10米直径的版本就能产生人工重力,但坎普认为,宇航员若置身于其中,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耳水平衡问题,导致头晕目眩等问题。
而30米直径的模型就可形成一个相当于地球重力60%的环境——人类在这个重力环境下可安全待上两年,每分钟旋转5.98周——能产生人工重力同时又不会让宇航员不适。
因此,在坎普看来,USS“太空蘑菇”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30米直径的原型,建造成本在35亿到70亿英镑之间,将在未来10年建造,历时12~18个月。这个原型可容纳至少30人,坎普认为它也将是近地小行星采矿的好帮手。
白日梦?
专家:逗留太空需要它
目前,“太空蘑菇”尚未开始真正的建造或者测试工作。换句话说,“太空蘑菇”仍旧是一个白日梦。
但太空移民专家、美国宇航局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签约科学家阿尔·格罗布斯认为,“太空蘑菇”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想法,人工重力是长时间在太空逗留所必需的。他说:“通过旋转产生人工重力,即使不能抵消微重力导致的全部负作用,也能抵消其中的大部分。”
在格罗布斯看来,如果真的要在太空中居住——要在太空中养育孩子——建造这样的空间站是必需的。
他说:“目前并没有有关微重力环境如何影响幼童的数据,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由于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受到微重力的影响,他们的身体将会非常脆弱。因此,为了在太空中定居,我们毫无疑问地需要建造一个通过旋转产生人工重力的空间站,至少要为最初的几代太空移民提供1G重力。”
“太空蘑菇”这样的空间站是否就是真正的解决方案,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此前,科学家也曾提出多个建造旋转空间站的提议,其中包括美国宇航局的“鹦鹉螺X”,但都未有付诸实施。“太空蘑菇”以及其他任何概念空间站是否将在未来建造,让我们拭目以待。
时机
国际空间站9年后退役
虽然尚未开始建造,但“太空蘑菇”计划还有个不错的时机——国际空间站将于2024年退役。
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主,16个国家联合参与的国际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主要用于对地观测、天文观测、人体生命研究等科研活动。自2000年首批宇航员进驻以来,国际空间站从未被空置。
今年2月,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发表声明,将在2024年前持续为国际空间站提供支持,但在2024年后,俄属的一个多功能实验室、一个节点仓和一个科学能源仓等三大重要组件将脱离国际空间站,以此为基础自立门户,修建新的空间站,并于2030年前后派宇航员登月。(王裳 阿景)
原标题:未来空间站是朵会转的大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