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农垦新闻 正文
现代化农业助力友谊农场再辉煌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4-03 08:37:31

  东北网双鸭山4月3日讯(陆书鑫 张保军记者 韩庆权)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现代化农业助力“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如今再创辉煌。

  高标准粮田强本固基

  要做强农业,首要是强化农田的基本建设。

  友谊农场大力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明确林网化、路硬化、渠系化、田格化的标准,设定旱涝保高产稳产目标。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1.1万亩低洼低产田整理和改造成高标准粮田;开展节水增粮行动,耕地100%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强排站15个,挖渠系3000多公里;设立防风林网360个,耕地100%实现了条格化;大力实施了老稻田改造工程,百万亩水田实现水肥均匀施用。高标准粮田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农业抗灾能力,为农业丰收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

  现代化农机激发活力

  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

  友谊农场把现代化农机的发展程度作为农业现代化进程衡定标准,实现了由马拉人扛、半机械化到全程机械化发展历程,现迈进了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立体化发展新阶段。农场实施了“农机跨越工程”,每年投资超亿元,进行现代化农机具更新,落成了智能催芽中心5处,建设标准大棚集中育秧基地90个,购置180马力以上大型农用机车、精密播种机、GPS卫星导航系统等先进农机1.5万余台套,精密播种、GPS卫星导航作业、智能催芽和标准大棚育秧率均达到100%。

  第六管理区朝鲜族人聚集区的第四作业站,在现代化农机发展下解放了生产力,使劳动关系发生了转变。智能催芽、高性能插秧机、GPS卫星导航和立体化化控等农艺措施综合使用,不仅使水稻产量提升了15%到20%,还分离出139名富余劳动力去韩国打工,实现增收超千万元。郑信玉高兴说:“原来催芽都用火炕,弄不好种子就全瞎了。现在有智能设备,芽出得齐还不浪费,人更不操心,育出的都壮苗。”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活力,呈现生产效率高、作业标准高、管理水平高、增产能力高的良好态势,农业生产实现了“根本性改变”:改变了春天动土的种植模式,保证了农时。改变了粗糙的作业标准,实现精准操作、改变了传统经验式耕种方法,提升了科技贡献率、改变了粗放分散生产状态,解放了生产力。

  利益式联结强化组织

  组织化程度是农业高标准生产的根本保证。

  友谊农场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态相配套,农艺、农机、农时、农事相结合”为要求,提出以新型合作组织的形式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以合作社为主要模式,带动其他形式合作组织发展。在自愿选择的方式下,出现了“统种、统管、统收”、“统种、统管、分收”和“统种、分管、分收”三种合作组织建设形式,成立合作社370个,种植户100%实现合作生产。

  新型合作组织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提升生产组织统控能力。第二管理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成立了12个合作组织后,不仅实现统一管理,而且播种均实现了适时早播。

  新合作组织提升了全场生产组织程度,作业标准化和农时标准化率均达到100%,播种完毕时间提前一周,全面积全作物实现新科技种植。

作者:    来源:     编辑: 王不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