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旬老人与珍宝岛自卫反击战68位烈士的亲情故事——
东北网双鸭山3月27日讯(记者 刘沫宇)寒来暑往,半个世纪的光阴里,他如亲人般陪伴着这些烈士,传递着不朽的爱。他叫毛希荣,宝清县钟表合作社的一名修表师傅,在当时修表界可堪称佼佼者。
八旬老人半个世纪的“陪伴”
近日,记者来到了毛希荣老人的住处,在楼下遇见他,老人健步如飞、丝毫不见老态,热情地将记者引入他的家中。在老人的家里,他向我们讲述了今生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他和老伴儿亲眼看见烈士们的遗体被运到宝清的情景,当时车上红彤彤的一片,很多人都恸哭失声。
老人的老伴儿王淑琴对记者说:“45年过去了,可是我还记得那天烈士们的遗体被车运回来的时候,一车一车的,我真的没觉得害怕,只觉得他们太可怜了,没有亲人在身边,就这么孤零零地走了。”
毛希荣老人目睹了在珍宝岛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遗体运回宝清安葬全过程,内心震撼不已。从1970年开始,他每年元宵节为长眠在珍宝岛烈士陵园的68位烈士送灯近半个世纪之久。
“咱们中国有个俗礼儿,逢年过节,给家里去世的人送灯,我就想啊,这些烈士们都不是本地的,家人都不在身边,没有人去看他们,我就每年正月十五去看看他们,跟他们说说话,然后再放上一挂鞭炮,振振军魂。”毛希荣老人说道。
偶遇陪伴烈士的送灯人
张春林是一位曾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荣获三等功的老兵,时常去悼念自己的战友,于他而言安放在这里的烈士们早已不止是战友,而是亲人了,他们曾一起历经生死。“每年元宵节我都会去陵园陪我的老战友们一起过节,给他们送盏灯。可是每次我来的时候都已经有人在我之前送完灯了,多少年都是如此。”张春林告诉记者,“终于有一次让我遇到了这位坚持不懈为烈士送灯的人——毛希荣。”在两个人的交谈中得知,毛希荣为战友送灯已有45年之久。张春林对记者说:“当时的我不是激动而是感谢,发自内心的感谢,谢谢他代替烈士们的亲人,没有让烈士们在异乡无人照看”。
“烈士们是为了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为了保护我们老百姓才牺牲的,我心里惦记着他们是应该的。虽然没有骨血关系,但是每次给烈士们送完灯心里都热乎乎的。”毛希荣老人开心地说道。
让儿孙们圆自己的当兵梦
给烈士们送一次灯,需要几十根蜡烛和几十个罐头瓶子,老人将蜡烛放入瓶中,并注入水,在外冻上一夜,冰灯也就成型了或者将土豆放在瓶底,蜡烛插在土豆里也可以固定住。“70年代末,物资紧缺,没有那么多的罐头瓶子,后来我就向别人要一些饮料、矿泉水瓶子,他们都以为我要来是为了卖钱呢,呵呵。”毛希荣老人微笑着告诉记者,他就是宁可被误会,也不愿告知别人,这是给烈士送灯用的,他说这只是一点小事,不需要宣扬。45年来老人都没有透露过,老人是低调的,直到现在很多烈士的家属都想知道是谁这么多年为烈士送灯。
45年间,毛希荣老人先后将两个儿子和孙子送到了部队,圆了自己的当兵梦。老人说,年轻时的自己也想当一名解放军,只是那个时候宝清县钟表合作社只有四名修表师傅,自己又是最年轻的,并且技术是最精的一个,领导不同意他去当兵。就这样,毛希荣放弃了当兵的想法,从那时起他免费为解放军修表,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也从不收取一分钱。
将送灯作为传统代代相传
老人由最开始的徒步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如今儿子开车载着他去送灯,给烈士们送的灯也开始升级为电池的花灯,虽然老人祭奠的方式改变了,但是老人对烈士的缅怀之情没有变,这一切历经了半个世纪。老人说他做的这些还不够,他还会趁着身子骨还算硬朗一直送下去,他与烈士们早已是亲人,他会与他的后辈一直为烈士们照亮陵园里漆黑的夜晚,将烈士们的爱国情怀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现在毛希荣老人因患膀胱癌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已经做过四次大手术。2013年,第四次手术正好赶在春节,正月十四的时候,老人坚持要出院,但是儿子们没让。“我父亲还因此跟我们生了气,后来我们说会代替父亲去送灯,让父亲放心,保证不会间断的,父亲才安心在医院养病。”毛希荣老人的二儿子毛国柱告诉记者说,父亲的身体老了,他们做儿孙的会将为烈士送灯当做家庭的传统活动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提醒那些生活幸福的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是他们的牺牲成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