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9日讯 2015年全国两会正在隆重召开,环保问题依旧是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在追求发展的同时环境惠民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在“五位一体”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哈尔滨市以地绿、天蓝、水清、洁净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努力方向,通过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改革任务,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有力推动了全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4年,哈尔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十二五”国家减排任务指标;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42天,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5天;松花江流域5个规划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同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一系列有关环境向好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哈尔滨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落实环境惠民的生动实践。
“江陆空”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以宜居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空气质量作为城市名片,但前几年,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哈尔滨市亦遭到环境污染之害。
对此,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之变,成为哈市上下必须直面的一道重大民生问题、发展问题。2014年,哈尔滨市以地绿、天蓝、水清、洁净等工程为有效手段,全方位打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之战。
在打响防治空气污染战役方面,哈市以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统领,开展建立了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重新修订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强化环境管理的工作。在行动中,全年拆并改造燃煤小锅炉803台,实现3年累计拆并改造分散燃煤小锅炉1624台;淘汰黄标车3万余辆,更新新能源公交汽车600辆;审核清洁生产企业118家。同时,对590家储油库、加油站和14家火电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的决定。另外,建成投用15个大气、11个污水处理厂和101个农业源减排项目,特别是哈三、哈石化等10个脱硫脱硝项目的竣工投用,为全市按期完成国家责任书项目作出重大贡献。通过这些动真格的系列行动,2014年,哈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达标天数242天,同比去年增加3天,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5天。
对全体冰城人来说,松花江是哺育一代又一代冰城人的母亲河,而且,她更是黑龙江省的母亲河。由此,保护好流经哈尔滨市域4区7县(市)466公里的松花江不仅是对全市人民负责,更是对全省人民负责。
为有效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水源流入松花江中,去年,哈尔滨市加大了沿江污水截留工程的建设力度。按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要求,去年全年围绕重点推进的69个规划治污项目已实现开工率达79%,64%的项目已建成;五常会镇、宾州镇等9个城关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
2014年,随着污水截留工程的陆续投运,哈尔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由2013年的86.7%提高到88%,松花江流域5个规划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到70%以上,同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2条一级支流9条达标,同比增加4条,其中阿什河入江口断面水质已由劣Ⅴ类提到Ⅴ类,氨氮指标同比降低12.9个百分点。
同时,为提高全市水环境质量,哈市还继续强化了饮用水源水质的保护工作。市水源地管理办公室正式入驻磨盘山水源地,实现了磨盘山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在100%水平。全市170个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已有166个完成保护区技术划分,实现了农村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2013年的28%提高到目前的35%。
在“江陆空”全方位、立体化推进环保工作过程中,哈市还坚持城乡统筹,重点实施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农业源减排项目及生态县(市)创建等工作,实现创建省级生态县(市)2个、生态乡(镇)13个、生态村294个,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精细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任务
据了解,作为国家环保部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哈尔滨市12369环境污染微信举报平台在今年3月1日开始试运营,通过该平台全市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定位等信息举报各种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将迅速开展调查。此举意味着冰城对环境污染已进入“全民皆战”的阶段,也标志着哈尔滨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各项改革事项进入了精细化管理阶段。
2015年,围绕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哈尔滨市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落实年度改革任务、计划和方案,落实责任、强化推进,继续深化环保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第三方监测、第三方治理等改革事项上努力实现提升和完善,达到环保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治理大气和水体污染环保目标,哈尔滨市提出要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重点实施联防联控机制并加快小锅炉“煤改气”、“煤改电”步伐,加大拆炉并网工作;实行高污染燃料区域禁燃,禁止市区内65吨以下锅炉使用原(散)煤;继续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推动完成年度淘汰任务;强化秸秆禁烧工作,推动完成收运体系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重点督促完成69个“十二五”松花江治污规划项目建设;实施《哈尔滨市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松花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推行“一河一策”治污模式,严格“河段长”考核机制,完善流域污染防治机制;加强城乡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
深入落实市政协“一号”建议案,继续加大生态市建设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与农村环保工作,高标准推动“美丽哈尔滨”建设。借助“两大平原”等国家战略的联动效应,继续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重点启动哈尔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工作。
围绕实现环保精细化管理,哈尔滨市也特别提出了加强全方位环境监督管理的改革思路:严格落实新环保法,加大环境违法问题查处力度,对重大环境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加大环境信访问题办理力度,坚决查处办理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和管理体系建设,落实环境应急快速协调反应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实施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实现监测数据全公开。
原标题:冰城生态环境建设动真格见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