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双鸭山文化 > 杂文 正文
盼过年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5-02-11 09:05:49

徐凌云

  忙忙碌碌中不觉年关已近,今天是羊年小年。吃着亲手包的热气腾腾的三鲜馅饺子,听着窗外阵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觉又回忆起儿时盼年、过年的一些往事:

  我是1950年生人,和我年纪相仿的人说起小时候,心中最大的期盼都一样,就是特别盼过年。因为,过年是一年中最快乐、最美好、最幸福、最享受的时光。从记事时起,头脑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入冬小孩们是个个扒着眼睛盼过年。特别是进入腊月后,天天掰着小指头算,心中那感觉,真是望眼欲穿、度日如年啊!

  我们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穷,百姓更穷。平常日子里天天吃粗粮:苞米碴子、高粱米、玉米面、小米子,四季不换样。吃顿粘豆包、酸菜炖粉条那就是好嚼裹儿了。穿的是老大穿小了,老二接着穿的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而过年可以吃饺子,吃白面馒头,可以吃有肉炒的菜,可以吃上糖块,瓜籽,冻梨。可以放鞭炮,点灯笼,撒野的疯玩。运气好的年份还可以有件新衣服穿,你说那时的小孩谁能不望眼欲穿地盼年啊?

  从打我记事起,城镇吃供应粮的,最好的年份每人每月供应7斤白面,3两豆油。过年时,每人供应1斤大米。猪肉开始不限量,后来也要凭票供应。我母亲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平日里领的细粮“都放在面箱子里攒起来,除来客人,过节、过生日,小孩生病用点白面外。平常是绝不动用,为的就是过年能有充足的面吃。俗话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蒸馒头。我们家是城镇户,没条件做整板豆腐,只能去豆腐坊买几块豆腐冻起来留过年吃。蒸馒头可是我母亲的拿手绝活,她蒸的馒头那是又大、又圆、又白。除了蒸两大锅普通馒头,母亲还要蒸一锅特色馒头,分别是两条盘龙,两条鲤鱼,四个仙桃,四个栆饽饽。两条活灵活现的盘龙嘴里含着金钱,两条胖乎乎的鲤鱼鼓腮摆尾,歪嘴仙桃涂着鲜艳的颜色,栆饽饽咧着笑嘴半含着三颗鲜红的大枣,非常非常的诱人。可是我们兄弟姐妹干眼馋却吃不到嘴,因为那是专门给灶王爷、财神爷和老祖宗上供用的,要等初六撤供后才能吃到。小孩就是小孩,同样的面食,特色馒头吃到嘴里就是觉得特别的香啊!

  过年前,农村条件好的人家要杀头年猪,条件差一点的几家合伙杀一头猪。我家没条件喂猪,但是每年年前都买上十斤、八斤猪肉,杀两只自己家养的大公鸡,买几条海鱼、几条江鱼,平时根本吃不到的鸡鸭鱼肉,过年都可以美美地吃上几顿,真是解馋啊!更让人心里美的是:过年我家每人还都有一双新袜子穿。因为孩子多,新衣服、新鞋不可能每人一份,当年轮到有新衣服新鞋穿的心里就更美啦。女孩每人二尺红头绳、二条红的或粉的、绿的扎辫子用的绸布条。男孩每人一挂一百响的小鞭,五个二踢脚炮仗。一毛钱一挂的小鞭我们哥几个谁也舍不得整挂地放掉,要拆开来一个一个零着放。一天放三五个过过瘾,一直放到过了十五。

  最美、最过瘾、最神圣的时刻是年三十晚上。吃完晚饭,妈妈缓上一大盆冻梨,开始剁饺子馅。爸爸在大门口点上红灯笼,为我们兄弟姐妹每人用罐头瓶做一个小灯笼。里边点上一个“磕头了”小蜡烛,我们就拎着它满街疯跑。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还即兴为此作了一首小诗:小小罐头瓶,蜡烛燃其中,拎着满街跑,黑夜点点星。

  疯跑疯玩一二个小时,我们陆续回家。洗完手,开始和爸爸妈妈一起围着面板包饺子。我家大小九口人,要包够年三十晚上、初一早上两顿吃的五六百个饺子。饺子要先包出一半,放到屋外面冻上等到初一早上吃。包饺子我母亲可是把好手,馅拌的是不咸不淡喷喷香;皮擀得又快又圆又薄,还带一个洼篼;饺子包的是又快又好、又麻利,个个馅大肚鼓,就像小元宝一样整整齐齐一排排地站在那里。我们兄弟姐妹也一齐上阵,小的摁记子、摆饺子,大的擀皮、包饺子。

  饺子包好后,先不忙着煮。妈妈在炕上放上饭桌,摆上一盘瓜籽、一盘糖块、一盘自己家炸的干果、一盆化开的冻梨,一家人围着炕桌其乐融融地吃糖块、嗑瓜子、嚼干果,啃冻梨。这时我们小孩谁也不说话,忙着不停地往嘴里送东西。只有爸爸妈妈微笑着看我们吃,并不时的说,慢慢吃,还有呢……啊,过年真好啊!这些好东西只有过年才能吃得到啊。尤其是那冻楸子、冻花盖梨,又甜又酸,又软又凉,吃到嘴里,凉到肚里,过瘾极了。

  扫荡完桌上的瓜果,我们在父母带领下开始玩扑克、嘎拉哈,十一点一过,爸爸带我们出去接财神放鞭炮。妈妈在灶房烧水下饺子,八仭的大锅一锅水烧得滚开,二百多个饺子分两次下完。先捞出的三盘饺子要分别供给灶王爷、财神爷和老祖宗,接着一盘又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流水般的端到桌子上。等不到妈妈上桌,嘴馋、嘴急的我们小哥几个,已迫不及待的大快朵颐了。那肚大皮薄的饺子咬一口满嘴香,兄弟姐妹们一个个吃得肚皮滚瓜溜圜才肯撂下筷儿。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换上“踩大运的”新袜子,有新鞋新衣服的换上新鞋新衣服。没有新的,也都换上浆洗干净的衣服开始边玩边守夜。老人们说,谁年三十晚上心诚守夜时间最长,谁一辈子最能接財纳福。因此,每年三十晚上一家人都比着坚持不睡……

  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麻将的那个年代,干坐着,谁也熬不了一整夜。下半夜,喝了点烧酒的父亲首先打起了呼噜,接着忙了一天的母亲也倒头睡下了。紧跟着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也都和衣睡着了。我努力坚持着,但两个眼皮不争气地直打架,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不觉进入甜甜的梦乡。

  大年初一震天的鞭炮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一家人洗完脸,妈妈开始烧水下饺子。爸爸带我们往屋门、院子大门上贴对联和挂旗儿。东北的天儿可真是冷的邪乎,刚打好的热乎乎的糨子一刷上去就冻住了。手都冻木了,一切才搞定。

  吃过早饭后,一年一度的大拜年,看秧歌的大幕徐徐拉开了。远亲近邻,亲戚朋友,走个完、拜个遍。亲情在互拜中拉近,友情在互拜中加深。小孩在拜年中学会了礼仪、礼数、礼节,学会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之道……

  看秧歌是儿时过年的一个最大乐趣:集贤镇有四个中小学,四个生产大队,十几个国营企业,事业单位。春节各个单位都组织秧歌队,初一到十五,天天有秧歌汇演。有时乡下生产队也组织秧歌队拉进镇里来表演。二十几个秧歌队争奇斗艳,尽情歌舞,那场面是多么火爆、多么壮观啊。集贤镇三里长的主街道经常是挤得水泄不通。鞭炮声此起彼伏,锣鼓声唢呐声响成一片。我们跟着秧歌队从西走到东,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到南,从东走到西。天天看,就是看不够,瞅不腻。那真是万民空巷看秧歌,尽情享受精神食粮,文化大餐的一幅美丽的图景啊。 正月初五吃过破五饺子,过春节的大戏暂时告一段落。在打扫过年剩菜剩饭,龃嚼品味文化大餐之时,儿时的心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企盼过年的长途跋涉……

  啊,儿时的盼年、过年,是那么的美好,那么值得回忆,那么让人留恋。愿这美好回忆、留恋,永驻热爱生活你我的心中! (作者系集贤县文学会副主席)

作者:    来源:     编辑: 杨宏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