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29日讯(鹿江 郭佳 记者 杨军 程名 柴双)坚持“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打开大通道、念好山水经”的发展举措不动摇,坚持“以煤为基、多业并举”的产业转型发展思路不动摇,坚持以宜居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地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坚持预防为主,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和区委的相关规定不动摇。 ——核心词
困难在当下,希望在未来。
今年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初始期,更是岭东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为此,区委全力以赴带领全区上下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接挑战,真抓实干,加快建设宜工宜游宜居新岭东。
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
坚持抓大项目不丢中小项目,抓高新技术项目不丢扩大就业项目,抓资源型项目不丢经贸旅游项目,坚持“谋划、推进、建设”齐步走。重点抓好航天矿泉水二期、石墨综合开发利用、铸石纤维、南湖旅游度假景区扩建,以及综合养老等项目前期工作。要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强“区林”合作,开发建设山水体验项目。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园区建设,使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年内确保园区入驻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个,储备项目15个。发展具有休闲、养生、康复、娱乐、体验、观光功能,经济效益突出的文化产业项目。坚持优化环境,完善功能,有效招商。围绕建龙钢铁产业链条的延伸,在引进吃配项目上下功夫;围绕岭东生态和山水禀赋,在发展文化旅游和特色生态农业上下功夫;围绕矿产资源优势,在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上下功夫。全年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5亿元。全力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开展项目建设与干部自身素质“双提升”活动,突出领导责任,建立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力推进的动力机制;要实行领办制、代办制和托管制服务;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产业项目优惠政策,形成亲商、重商、护商、富商的项目服务工作新常态。
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新发展
按照“农业建点,旅游穿线,绿色围城,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实施“区林合作,林农结合,山地合一”的发展举措,以上游休闲农业观光带的综合规划建设为引擎,全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围绕市民的“餐桌子”和“菜篮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要发挥森林生态和特色品牌的优势,规划建设青山向日葵观赏种植园、北冰红葡萄种植基地、东沟大樱桃采摘园,还要抓好食用菌推广和中国(东北)花菇生产基地项目。与此同时,要积极参与全市对俄贸易战略的实施,规划建设有机果蔬生产加工基地项目,提升岭东区的外贸功能。
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
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依托“三山两湖一条河”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山水风光游、南湖水上娱乐游和休闲农业观光游为重点,精心打造岭东旅游品牌。借助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全市对俄开放门户城市建设的有利契机,重点发展物流经贸、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产业。科学编制《岭东区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充分发挥岭东区作为双鸭山安邦河流域文化发源地、煤炭文化起始地、城市发展策源地的优势,突出岭东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气息交相呼应的文化特色,将山水禀赋、人文资源、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三位一体”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以青山、上游、南湖、鸭嘴溪等景点为主导,科学设计和打造岭东黄金旅游线路,同时,要做好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温泉度假小区的前期规划建设,开辟森林氧吧、徒步穿越、山体攀登、休闲养生等特色旅游项目。
城乡建设要有新面貌
加快棚户区治理和边远区域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突出抓好8000户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岭东长安居住区三期、博爱小区棚改二期竣工交付使用;加强新城区的“三供三治”及新区道路、广场等相关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按期投入使用。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坚决杜绝“失管失养”。加强新区卫生环境治理;在“两校两园一院一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快超市、数字影院、现代物流、农贸市场等商服网点配套建设。加快兴民路、东山路等道路工程建设,推进兴东大道、青山路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适时启动城中村改造,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事相亲的原则进行行政村合并或转为社区管理。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民生事业要有新进步
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为民生工作的主线,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重视和推动民生质量提升和持续改善。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在抓好产业发展促就业的同时,通过减免税费、免费培训、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等措施,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认真执行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推进“1+7”专项救助工程,开展好党员干部“认穷亲”活动,形成困难群体帮扶救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慈善事业、残疾人事业及妇女儿童工作,完成第一幼儿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并适时投入使用。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原则,以基层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切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施重大事项社会风险预测评估,促进全区社会平安稳定。推进依法治区,净化全区法制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