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消气勿久放莫混喝
核心提示|18个月大的小牧浩感冒发烧,母亲从治疗感冒的维生素C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塞进宝宝嘴巴,再喝点水下去,结果造成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最近这条“干服泡腾片致死”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提醒说,服用泡腾片有很多讲究。
不可干吃
需放水中冲服
“泡腾片主要由药物与泡腾崩解剂压制而成,当它放入水中后,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泡搅动水体,帮助药物快速分散和溶解。”专家称,常见的有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E片及阿司匹林、双黄连、板蓝根。由于药片崩解产生大量泡沫,能增加药物与病变部位接触面积,更好地发挥疗效,所以,还有外用的泡腾片用于阴道疾病等的防治用药,像洁尔阴、妇炎平泡腾片等。
治疗感冒的维生素C泡腾片都是需要放入凉开水或温开水中冲服的,很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药丸困难的患者,“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变质、分解失效。如果用100℃的开水冲泡,其含量会在高温下分解得所剩无几”。
但如果直接放入口中,就需要特别小心了,特别是小孩子。专家解释说,因为这类药片在崩解时需要大量水,而且同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果孩子在服用时,药片进入喉咙,会将周围的水分都吸收过来,再产生二氧化碳,很容易导致儿童窒息,像小牧浩就是因此死亡的。
服用时讲究多
据了解,泡腾片应等到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否则药物还没有完全释放,未崩解部分可能在口腔、食道或胃内继续崩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造成腹胀、腹痛、呃逆(打嗝),气泡流入呼吸道,甚至还可能造成呛咳。泡腾片的崩解时间一般为1~5分钟。冲泡腾片时,每次用200毫升左右的水即可,尽快喝完,而且要现泡现喝。
冲泡腾片,不要用茶水或饮料。常用的泡腾崩解剂是由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组成的,而茶水中含有的茶碱等成分,会与维C或崩解剂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同时,长期口服大剂量维C会给人体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皮疹等症状;还可能增加肾结石、深静脉血栓的患病风险。泡腾片一般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作为崩解剂,它们与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遇水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片剂迅速崩解。有些泡腾片还添加了氯化钠作为分散介质,帮助维持药片形态。
专家提醒,平时血脂、血压较高,有家族史或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少用或慎用泡腾片。常用泡腾片的老人要注意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服用期间应适当减少盐的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