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新农村建设中,我镇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根本目标,以农村基础设施为主线,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产业为支撑,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五清五改四绿化、四建三通、三创建三培训”为突破口,抓好试点村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
深入开展“五清五改四绿化、四建三通、三创建三培训”工作,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从2006年初就在全镇开展了“五清五改四绿化、四建三通、三创建三培训”工作,全镇各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经济有了较大发展。2006年全镇共投资31万元,清理垃圾2.27万立方米,清粪便1.1万立方米,清疏障碍物127处,清边沟51000延长米,清柴草垛11000立方米,做到垃圾、粪便及时清扫出村,道路畅通,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出村。投资60万元进行改水、全镇新打自来水机井2眼,靠山村自来水全部更新。投资30万元进行改圈,投资300万元进行中小学D级危房改建,3000平方米的太保中心校已投入使用。投资11.96万元栽植柳树8000棵,杨树2000棵进行四旁绿化。此外,太保镇在“四建三通”方面也下了很大力度,七一、中华新建了标准化办公室,七一新建了5000平方米广场,连锁超市已进村,有7个村新安装了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创建了4个专业协会(七一瓜果蔬菜协会、红星玉米协会、建兴养猪协会、长富粘豆包协会),并对农民进行了3100人次,24期科学技术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技能培训16期,1032人次。使农村居民也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灶、上卫生厕、住上整洁房,使农民成为懂得种植新技术、熟练掌握就业技能、遵纪守法的新型农民。
抓好试点村屯、带动新农村建设。太保镇根据七一村积累相对雄厚、村干部年富力强,又是镇政府所在地,所以把它作为省级试点村。在2006年,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帮助七一村确立了2006年建设规划及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到现在为止2006年建设规划已顺利实施并大部分完成。2006年,七一村新农村建设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投资8万元,在全村所有街道两侧和村四周栽柳树6000棵,杨树2000棵,达到了“四旁绿化”标准。
投资3.5万元,开展以清运垃圾为重点的“五清”工作,共清运垃圾5000立方米,清边沟18000米,投资1.8万元建立水泥垃圾箱点33处,并成立了环卫队,以每年2万元发包出去,做到日产日清。
在依饶公路北侧投资10万元修建宽5米的彩色地面砖人行道400延长米。
投资33万元对村内12325米街道、58个道口进行全面整修及下涵管360节,修主排水沟2100米,村内道路全部达到四级标准沙石路面。
投资18万元修建集文化、休闲、体育锻炼为一体的5000平方米广场一座。
将七一村原村委会拆除,投资20万元新建314平方米集办公和综合活动室、标准办公室一座。
投资3万元建成瓜果蔬菜批发市场6000平方米一处,并成立了七一村瓜菜协会。
争取省沼气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70名技术人员已通过省培训,该项目计划2007年开工建设。
国家投资317万元,新建3000平方米中心小学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6年七一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共投入426.3万元,国家投入317万元,村自投109.3万元。
四合村是市级试点村,该村以整体搬迁为契机,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现学校已建完,120栋住宅主体已完成。通过对省级、市级试点村严抓细管工作,带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结合帮建工作,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太保镇共有12个行政村,市委、市政府派12个省直、市直单位对我镇进行帮建,多数帮建单位重视所帮建村屯的新农村建设,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农村基础设施,帮助村屯谋划发展思路,出钱出物,并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如崔区长联系为山河村维修双七公路至山河村4级沙石路面3公里;体育局与交通局联系为东胜村修1.5公里通村路(白色路面);市劳动就业局为开原村投资5000元维修村内道路;市执法局为中华村维修700延长米的村路;做得最好的是长富村的帮建单位广播电视局,投资2.4余万元为200多户农民安装了有线电视,投资8.674万余元为长富村村内维修了沙石路(拉沙石3500立方米,岩石934立方米,修路7120延长米),使长富村整体面貌接近试点村标准;农发行投资3万余元为七一村购买了办公用品;人事局为靠山村送去包扶贫困户资金5600元,并且有线电视新入户的7个村全部由包扶单位每户出资100元或由包扶单位出面与广播电视局协调减免100元。
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得到广泛深入发展。太保镇紧紧围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这一原则,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方面放手让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一方面加强农村理事会队伍建设,引导群众以票选的方式产生理事会成员,由理事会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指导农民要把阶段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旨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系列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如建立了道路养护、垃圾清运、粪肥管理等办法。在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新农村建设形成的集体资产、新农村建设项目也采取以村民理事会为主镇村为辅的原则。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和起步年,太保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是在逐渐摸索、逐渐完善,做了很多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事,在全市四区评比中名列第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的正确监督,得益于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太保镇人民向关心和支持太保镇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