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让百姓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27 10:35:57

  东北网双鸭山1月27日讯 俗话说“安居方能乐业”,房子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港湾,房子是人民百姓幸福的乐园,为了让居者有其屋,2009年,双鸭山市委、市政府从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入手,开展百姓安居行动,先后启动了“物业综合治理百日会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源头上治理我市的物业管理现状;启动“两改工程”,让生活在棚户区里长达数十年的居民,想搬入集中供热楼的梦想不再遥远;让长期居住在低矮破旧的泥草房里的农民,陆续住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启动“三供两治”工程,让老百姓都能住上暖房子……让双鸭山151万人口,安心、舒心、放心的居住在自己温馨的小家里,感受祖国大家庭下的温暖,真真切切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国家的强大与昌盛。

  打响物业战役让百姓住得安心

  2009年6月11日,随着双鸭山市第一家民营物业企业民生物业的正式揭牌,为该市物业管理百日会战拉开了序幕。以云峰居小区为样板,物业企业刚一入驻,就开始忙活着打扫卫生、更换废旧设施、粉刷墙体,对业主的要求尽量满足。业主的一个电话,物业人员立刻赶到,帮助业主解决水、电、气等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短短几天的时间,物业工作人员就让整个小区的环境大变样。

  据2009年初统计,双鸭山市仅市区内就有半数以上的小区附属配套设施损坏严重,近50%的住宅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为从根本上改变物业管理现状,该市下大力度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开展物业百日会战、启动专项资金、培养新的物业企业,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改变城市面貌,彻底解决困扰百姓的物业难题。

  据了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2009年,全市各单位、各小区居民都参与了物业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共投入资金8113.79万元;改造住宅小区65个;实施平改坡工程199栋;穿衣戴帽13栋。

  如今,一栋栋粉刷一新的楼房屹立在街道两旁;楼房的平面屋顶戴上了崭新的小红帽;越来越多的花园式小区,为居民提供了清洁、优美的居住环境;人性化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已逐渐进驻各个住宅小区;单体楼里,由居民自管、自助创造的家庭化物业管理模式,使每个居民都成为物业的管理者,在物业这个大家庭里,形成了齐心协力、美化环境、遵守公德、共建和谐的崭新画面。

  实施“两改工程”让百姓住得舒心

  2009年12月14日,当宝山区居民王春香拿到了盛园小区1号楼一户60多平方米房屋的钥匙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打开房门,欣赏着自己的新家,她说:“要不是赶上棚户区改造的大好政策,真不知道这辈子我也能住上楼房。”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双鸭山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惠民工程,关系到煤城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为此,我市把这项工程列为全市一号民心工程,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棚户区改造领导机构,下设棚改办公室,全力以赴予以推进。同时,为使广大棚户区居民都能顺利住上新楼,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凡是低保户、建国前军人或省、部级劳动模范选择产权调换时,均可以减免3000元购房差价款。对于补交房款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安置廉租房或有限产权房屋;对家庭成员中有70周岁以上老人或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明的特殊群体,优先安置,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

  2009年,以南市区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全市共完成了铁西、河西、宝山文南、四方台北苑等地的拆迁。截至目前,共拆迁10个小区、房屋15306户,拆除面积69万平方米。

  1月13日,在宝山区七星镇新村张旭杰的家中,记者看到新建的近70平方米的房子里,张旭杰正在忙活着准备新年。她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子夏天漏雨,冬天透风,现在好了,住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不但能像城里人一样,进屋脱鞋,上厕所不用出门,心情也比从前敞亮舒服多了。”

  据了解,2009年,双鸭山市将泥草房改造工程,再次列入农村三项重点工程之一,仅2009年,全市共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15421户,投入资金8.5亿元,完成计划的106%。同时,各县区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赋予农民较大的优惠政策,更是坚定了农民自觉、自愿搬离老房的态度。

  从城市到农村,2009年全市百姓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变化正是来自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两改工程”,真正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的决心。

  启动“三供两治”让百姓住得放心

  2009年,10月4日晚6时左右,位于石油公司对面、双福路东500米处供水主管道因故发生破裂,水情就是命令,救水如救火,市自来水公司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实施抢修,连续4天4夜坚持人停工具不停,于10月8日凌晨2时30分,先后完成2处破裂管道修复;今年5月,由于受天旱少雨影响,双鸭山市供水高区居民用水出现困难,对此,市自来水公司紧急调配组装应急供水车,为高层居民楼和南小市、窑地、长安等地居民义务送水,受到了群众的赞可和好评。

  水是生命的源泉,支撑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2009年,市政府从提高市区供水质量实际出发,在资金紧张的前提下,投入4万多元对供水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部分高楼层居民吃水困难的问题。同时,通过改造南山蓄水池,科学调整供水时间,重新划分供水区域的方式,解决了新兴大街以东、一马路以北、四马路以南一带6700户居民夜间供水问题。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人们来说,城市供热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相比外面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天气,如今能够住上如春天般温暖的楼房里的市民们来说,城市供热改造工程,的确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据了解,双鸭山市目前拥有以龙唐供热公司和弘烨供热供水公司两大公司为主体的城市集中供热网络体系。2009年,全市共投资2300万元,对市中心区虹焱热电厂出口至各站一次管网进行了改造,确保了市中心区集中供热区域从去年10月3日起六马路以南市区域陆续供热,从去年10月8日起六马路以北区域陆续供热。同时,按照“能并网并入热网、不能并网落实责任供热”的原则,我市对原弃管由政府管理的6处区域,将土特、装潢公司等3处并入矿网。

  保证城市供水、供热、供气,让百姓住得放心、生活放心,有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对我市城市功能的不断修善,相信未来的双鸭山一定会是城市越来越美,人居生活也必将是越来越好!

作者: 廖玉秀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