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仍保存完好
东北网双鸭山1月25日讯 一年前,阿城一村民上山采石过程中意外发现一尊石人像并用爬犁拉回自家保存。近日,经专家鉴定确认,该石人像属于金代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较强,石人保存完好,这对研究金代民俗文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昨天,记者在阿城文庙内看到了这尊石人像。石人通高(包括底座)1.94米,头长(带冠)0.45米,肩宽0.6米,重1000公斤。工作人员说,将石人运回时,动用了一辆3吨的吊车。该石人为花岗岩材质,双手执笏,文官打扮,长袍上的褶皱清晰可见。石人的五官线条粗犷,清晰传神,充分体现了当时匠人高超娴熟的技艺。
据介绍,发现石人的是阿城大岭乡上雷木屯村民刘某。2009年春,他到村西400米远的西山上采石时,无意中发现了石人,刘找人帮忙,用爬犁将石人拉回自家院里存放。后来,有人听说这件事后,纷纷上门收购,价格最高达到8000元。村干部得知消息后,对其进行了耐心说服教育。去年12月初,刘某将石像上交给国家。
专家告诉记者,在经过仔细踏查后确定,该石像出土地点位于上雷木近代墓址附近,应该是墓葬用品。由于目前没有找到有关该墓葬的文字记录,因此无法确定墓葬的准确地址和墓主的身份。但石像的雕刻手法带有明显的金代特征,所雕刻的石人又是宋代官员打扮,由此推断墓主应为金代贵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宋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墓前才允许立石人,金代沿用了这种制度。该石人的出土可证明墓主的身份显赫,同时也表明当时宋金文化互相交融。专家们认为,这种在地下被挖掘出来而又能保存如此完整的石人在黑龙江省十分罕见,对研究金代的葬俗制度、礼制以及金初历史提供了翔实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