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禁聘令”关键让教师流动起来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25 08:30:06

作者:梁江涛

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教育部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对于被辞退的代课人员问题,吕玉刚表示,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随着各地保障制度的完善,积极研究争取通过纳入城乡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1月22日 《新京报》)

 

禁聘代课教师之后,应防止原有机制仍然是死水一潭,师资等教育资源失衡的现状得不到根本改变,出现“鱼挂臭,猫饿瘦”的不良现象。因此,期望“禁聘令”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催生多赢之举。

 

对被辞退的代课人员,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对其有一个体现人性化的交待,也是对他们曾经付出劳动的肯定。将代课教师的闸门关闭,免得再出现低薪聘用代课教师,搞得他们半死不活,辛辛苦苦却落不到一个名分。

对学校而言,堵了聘用代课教师之门,不能再“累死骡子养肥马”,而是逼着学校一门心思用在整合现有教师资源上。以往一些学校的教师资源得不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忙的忙,闲的闲,甚至有的教师还偷偷摸摸办班搞家教,“干私活”,学校一缺人手就想着出钱聘代课教师。“禁聘令”执行后,这种不良状况能否得到改变,要看学校如何应对,教育部门如何督促。

 

更重要的是,“禁聘令”可推进教育改革。各级教育部门应通过制度创新,让各个学校各个地区的教师在一定区域内流动起来。一是“活水养活鱼”,建立正常交流的机制,每年某个区域内的教师都需进行等量的轮换;二是“削峰填谷”,“填平补齐”,师资富余学校的教师向师资不足的学校流动,师资聚集的重点学校教师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非重点学校流动;三是对优秀教师可采取双向选择,一方面由其自主选择流动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工资的杠杆作用,鼓励优秀教师到艰苦地区和非重点学校任教,。同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科学划分不同区域和学校,实行不同的工资标准,越是偏远艰苦和师资力量薄弱的地方,工资越高,改变重点学校教师进得去、出不来的现象,这样既有利消除因教育资源不平衡带来的择校费等弊端,又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有利于逐步解决教育起点不公平问题,不因环境的差异而导致教育质量上的差异。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