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第一章· 葬礼藏机锋(2)
听了李太太的话,牟宗升摇摇头,说看牟金的气色,还不至于这么快走的。
李太太就说:"他死了又能咋的?也不见得让你当家。"
牟宗升像被什么东西蜇了皮肉,抖了一下身子,把嘴里的烟袋拔出来,对着身边的痰盂磕掉了烟灰,狠挖了李太太一眼,怨她的话很不合自己的胃口。
他不再搭理她了,重新装上了一锅烟丝,吸着,沉默地去想自己的心事。
牟宗升是当今牟氏家族官位最显赫的老爷,1905年曾为清朝正三品的兵部侍郎。按清末朝廷的规矩,用钱捐来的官,最大上限只能是三品。但因为他捐的黄金白银实在太多,于是又给牟宗升外加两级,享受一品待遇。
虽然捐来的官没实权,但毕竟受过皇封,有正式的任命文书,又是当地大财主,栖霞衙门的历届知府大人到任,一定要首先登门拜见牟宗升,遇见了他的轿子,也是要让路的。
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牟宗升的兵部侍郎当不成了,但被委任为栖霞县的商会会长,依旧是本县仅次于县长的二号人物。
他也确实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人物,走路的时候,宽厚结实的身板总是挺得很直,摆出官人的派头。只要是出门,哪怕两里的路,也要动用轿子。轿子可不是乱坐的,就是你家里有钱,没有那个官位,也不能享受这个待遇,就像黄马褂只能穿在皇亲国戚身上一样,是有级别的。他那顶一品轿子,比县太爷的可是阔气多了,在大街上一晃,很挣面子的。再后来,轿子不流行了,他就骑上了高头大马,依然趾高气扬地走在大街上。
但在家族内部,牟宗升却与其他老爷没什么两样,排行老二,人称二爷。让他心里一直不舒服的是,在家族内部,他还要受制于家族掌门人,就是快要咽气的侄子牟金。
现在的牟氏庄园内,有四大家,各有堂号,第一家日新堂,第二家月新堂,第三家东来福,第四家南来福。日新堂是他们的老堂号,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牟氏家族繁衍到民国初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在百余年中,很多家族成员落魄成了自耕农,或是贫苦人,而作为牟氏家族源头的日新堂,却一直如潮水般向前涌动,并且又派生出了这三个堂号。
照古人的话说,一个家族兴旺三代,大致就要败落了,但牟氏家族到了第九代,虽然不是鼎盛时期了,却还兴旺着。依照他们眼下的家业,就是不再聚敛财富,牟氏庄园也还需要五六十年的光阴,才能把剩余的家产消耗尽。
百余年前,他们的老祖宗牟国珑,也就是日新堂第一代堂主,已经考虑到了子孙后代的兴旺大计,为他们留下了祖训。
第一,家族历代的掌门人,都由长子长孙继承。也就是说,日新堂的长子长孙,是家族千古不变的掌门人。其他由日新堂派生出来的小家庭内部,同样是长子长孙担任法定当家人;第二,家族成员不准纳妾,不准嫖娼,不准抽大烟……违反祖训的人,一律清除出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