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20日讯 (孔令宝报道)坐落在双鸭山市集贤县农产品加工园区的黑龙江天兴集团,是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以大豆深加工为主业,涉足于粮油经销、玉米、饲料等粮食深加工为主,具有年处理大豆能力40万吨左右。
天兴集团公司从2005年起,开展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集贤、宝清、建三江等县市与农民签订粮食种植收购协议,在收购期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公司都信守合同如约收购农民的粮食,诚信经营,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信誉,许多种植户纷纷找到公司,主动要求与他们签约。几年来,带动15400多种植户,最优质的双高品种大豆种植面积187000多亩,收购大豆9万多吨,农民每吨可比市场价多卖100元,因此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近千万元,同时也为公司生产的良性循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抵御风险,天兴集团总经理王忠民带领全体员工改变收购模式、细化产品等级、强化质量保证、打造诚信品牌、降低能源消耗、全力增收节支。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内部挖潜、增收节支的生存之路,在双鸭市近40家粮食加工企业中,成为唯一一家连续加工未曾停产且盈余有加的企业。
为改变过去质量参差不齐、好坏不一的原料一并入仓、一并加工一并出售导致价格偏低的做法,这样往往会影响产品质量,导致价格偏低。2009年投资300万元进行了设备改造,实施原料分级上线的新工艺和产品等级销售的营销策略。实行了等级分类收购制,即按照大豆品质划分等级,以等划价,分等入仓,几级原料生产几级产品。产品按等级销售,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价格,这如同将一只完整的羊分解开来出售,不同的部位可以卖出不同的价格,这样平均销售价格要高出没有等级之分的产品价格。改造后的产品售价,每吨比原来要高出30--40元。按等级收购加工销售,这种做法,一举多得,既为企业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又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同时满足了客户对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让客户感到公平满意,真正践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贸易原则,深受客户好评。为增加收入,盘活企业,王忠民总经理倡导“要将原料吃干炸净、避免点滴浪费”,09年他们又投资近百万元,新购进磷脂设备,将原来生产所剩的边角料油脚进行深加工,加工成磷脂,这样又为企业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强化质量保证、打造诚信品牌。越是在行业萧条的情况下,他们更加注重了产品质量,为保证产品质量,2009年投资近百万元,购进了更为先进的检测设备,建设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油脂加工企业最先进的化验室,对原粮及产品进行全程跟踪化验。原粮进车间后,塔前塔后一小时化验一次;豆油两小时做一次加热实验;豆粕一小时做一次化验;其它常规化验也定时定点,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先进的设备仪器,有效地保证了质量检测的精确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质量赢市场。他们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质检部门一票否决制, 对原料与产成品跟踪化验,跟踪检查,坚决做到"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优良可靠。
将“诚信”视为企业的灵魂,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诚信的经营理念,严格按照产品等级,分等管理,按等销售,对客户的承诺决不因行情变化而改变。“经营有诚信、质量有保证”,诚信经营使天兴的产品走俏全国各地,许多客户舍近求远,来购买他们的产品。尤其是天兴的豆粕,在业界、在哈尔滨市场更是名列前茅,炙手可热,受到了各地用户的青睐。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天兴集团公司共加工大豆18万吨,生产豆油3万余吨,生产不同等级豆粕近13万吨。而且豆粕价格平均比其他厂家高出40--50元/吨,但依然成为用户的首选。在相关行业萧条的情况下,在通信集团公司常常是用户交钱等货,货无库存,直流运走。在哈尔滨37家经销商中,有26家经销我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而且有6户经销商把天兴的产品作为免检产品经销。
为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他们进行了锅炉改造,变燃烧原煤为燃烧稻壳,改造后每加工一吨大豆可节省能源消耗费用30余元,月可节约50余万元。同时我们利用生产锅炉余热进行冬季取暖,取缔了专用的取暖锅炉,每年可节约水、电、煤等费用 20余万元。多措并举,增收节支,使企业在危机面前依然充满了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