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祝颐
1月11日,同济大学一门公共必修课的期末考试刚一结束,就有学生曝出,“这次考试的试卷在网上能找到一模一样的!”同济大学表示,出卷教师出卷时有其他学校的试卷,略作修改用作期末考试卷。教务部门已认定此事为“一级教学事故”,并将按照相关程序处理。(1月17日 《东方早报》)
期末考试本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大学教师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出一份公共必修课试卷,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更是起码的职业底线。然而,堂堂同济大学教师竟然懒得动笔出题。抄袭其他学校的试卷蒙混过关。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到底是该教师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出题;还是教师根本不愿意不屑于动脑筋出题?如此乌龙试卷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也让千千万万勒紧家长的裤腰带求学的学子们感到悲哀。
笔者注意到,试卷抄袭闹剧被学生曝光后,不仅当事人汪老师连发两封致歉信,公开向学校和学生致歉,并称将辞去教研部副主任的职务。学校教务部门也认定此事为““一级教学事故”,将按照相关程序处理。学校与当事教师回应质疑,固然显示出一种直面问题的姿态。但是教师抄袭试卷被处理,也是咎由自取。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换个角度讲,如果这位汪老师在抄袭试卷之前,先浏览一下网络,搜索一下关键词,综合几套试卷,然后把试卷改头换面,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份合格试卷,汪老师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呢?如果不下决心革除高等教育积弊,创新高等教育机制,类似笑话恐怕会以新的形式出现。
工作尽职尽责,本是一个普通公民的义务,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这是一名大学教师起码的道德底线与分内职责。如果一个商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耽误自己的生意,伤害自己的信誉。而且还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吃着纳税人的俸禄,收了大笔学费的名牌大学,竟然置学生利益与学校形象于不顾,克隆试卷忽悠学生,职业道德何在,大学精神何在?
大学教师不用坐班,不用打考勤,教学科研时间不可谓不充足。为何还会闹出抄袭试卷的笑话呢?在我看来,大学教师抄袭试卷或许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天下文章一大抄。公文抄袭、论文抄袭,早已成了新闻“牛皮癣”。教师亲自命题费力不讨好,网上考试试卷多于牛毛,不抄白不抄。全盘照搬,学生容易过关,老师省心省事。其二,汪老师工作太忙,分身乏术。大学教师不用打考勤,固然轻轻松松,但是学校这份皇粮未必能够满足教师日益膨胀的物欲。在外吃杂粮的大学教师有的是。笔者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现在忙于走穴挣外快的商人教师还少吗?
当然,大学教师的大脑中毕竟装着观点、思路,只要创收来路正当,依法申报纳税,我们不必对此说三道四,眼红他们。人家美国总统下台,还四处演讲、出书哩。问题是,教师在纳税人投资建设的大学担任着公职,拿着纳税人供给的不菲薪水。教育部门严厉禁止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可大学教师热衷走穴、创收,且不说挤占了搞科研、指导学生的精力与时间。教师连一份期末试卷都懒得出,如此“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如何服众?
在我看来,纳税人供养的大学教师荒芜自家“责任田”、闹出抄袭试卷的笑话,不仅是个人职业底线失守,也不仅是一次教学事故,更是大学精神的沦落。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乃大师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收费越来越高,但是教师越来越不像教师,从论文抄袭到试卷抄袭,大学精神不断沦落。这或许比试卷抄袭闹剧本身更值得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