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扩大考生权利比取消高考更重要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19 08:22:02

  王旭明先生为取消统一高考设定了10年期限,但并没有描述“取消”的路径。反过来,却一再强调“如果我们各项工作到位,我们的各项措施能够有保障,我们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而取消统一高考,难不在“取消”,恰恰在于有无各项配套措施,可再分析取消高考所需要的配套措施,设立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高考改革本身。

  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被认为是打破统一高考格局、为取消统一高考做准备的积极探索,至今已实践8个年头,参与试点的高校已经扩大到80所。过去8年间,这些获得试点权的高校也确实在不断探索新模式,比如去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五校推出自主招生联考,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但是这种自主招生改革,却未得到广泛认同,甚至有舆论呼吁,放缓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控制参与高校的数量及具体的招生规模。———如果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放慢,那就意味着打破统一高考格局遥遥无期,取消统一高考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原因何在?就在于自主招生改革,只有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一定程度扩大,却没有配套改革。具体包括: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由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教育为本、学术为本的管理,没有这样的配套改革,教育与学术的行政化很可能滋生自主招生腐败;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由集中录取转变为各校自主录取,变现在每个学生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为同时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没有这样的改革,考生其实没有对大学的选择权,从而大学也无竞争的压力。事实上,由于没有上述两方面的配套改革,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方面增加考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公信力饱受质疑。

  但推行这两方面改革,难度何其之大!前者,要求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这本就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话题;后者要求“教招考”分离,大学自主根据社会化评价考试、中学教学录取学生,这要求政府部门交出办学权、考试权,回归自身的管理本位。

  那么,是不是由此一来,高考改革就陷入僵局呢?并非如此。以笔者之见,只要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这一僵局就将得以破局,甚至不用取消统一高考,只需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选拔变为评价即可。简单地说,就是借鉴目前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模式,用现在的高考成绩作为每个学生申请高校自主招生的依据,高校结合考生的成绩、中学表现、大学面试考察结果自主录取学生,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确认。如此一来,高校将面临被学生选择的局面,推行内部管理改革、重视教育质量,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当这种招生模式成熟,就可进一步改革高考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用学业水平测试替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去年6月,曾发布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规划了2010年到2020年的高考改革路径,其目标恰好是2020年取消统一高考,用“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取代现行高考。实现这一改革愿景,必须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为基本出发点。而做到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的技术难题,所有的难题只有一个,高校愿意不愿意失去自己选择学生的权力,而变为被学生选择?在这种模式下,意味着包括北大在内的名校,发出100张录取通知书,可能只有五六十人来最终选择确认。就如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如耶鲁大学,报到率也不到70%,自由选择、多次考试、多次招生、多次录取,充分竞争,成就了世界一流大学,也成就了有个性与创造力的学生。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